搁浅台东、台湾有纪录以来首次发现的蓝鲸,歷经3年修復后,成为全台首座蓝鲸骨骼标本,以「巨鲸之路」为名15日重现屏东海生馆,长20公尺、63节椎体、1公吨重的身躯,以下潜式身姿高挂10公尺高大厅上方,震撼人心。

屏东海生馆指出,2020年农历大年初一,台东县长滨乡搁浅1只台湾首次发现的蓝鲸,牠被发现时,身形消瘦且头部被绳索紧紧缠绕,令人触目惊心。

馆方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与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成功大学签署蓝鲸骨骼标本合作备忘录,将蓝鲸骨骼标本作为研究典藏并公开展出,藉此推广海洋环境教育及生态保育观念。

海生馆研究员表示,该只蓝鲸是未成年个体,尚未完全硬骨化的骨骼使得修復作业极具挑战,经匯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后,为以最不伤害骨骼的方式修復及装架,决定採用全台首见的三轴式龙骨装架法装架。

此外,研究员也考量展示安全性,特别将蓝鲸头部翻模复制,原件则落地分开装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让游客可近距离观察内部结构,并让研究学者可进行科学测量、採样等研究作业。

馆方表示,经不断讨论、求证、比对、试组装等过程,终于完成蓝鲸骨骼标本,并模拟捕捉蓝鲸下潜剎那的优雅动作,让这座20公尺长、63节椎体、1公吨重的身躯以另种样貌遨游在10公尺高的世界水域馆大厅上方,展现出蓝鲸动态美感与生命力。

海委会表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球公开展示的完整蓝鲸标本仅约25件,显见蓝鲸稀少而珍贵,「巨鲸之路」是台湾首座蓝鲸骨骼标本展,期许牠能让国人思考如何维护海洋的永续发展,一同守护海洋资源。

#屏东海生馆 #发现 #蓝鲸 #修復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