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重启的2023年医院评鑑,由于竞争激烈,原定去年12月公布北区及台北区医学中心评鑑结果,却传出因分数太接近,卫福部「摆不平」而一延再延,迟不公布,今(6日)上午将由卫福部长薛瑞元亲自宣布评鑑结果。据了解,北区将从现行9家新增2家医学中心,医界不满,质疑光是北区就有这么多家医学中心,「这是怎样一个分级医疗?」
国内目前共有19家医学中心,本次台北区和北区医学中心竞争白热化,除现有的9个医学中心想继续保持,包括双和、北医附医、部桃、新竹台大、台北慈济等医院虎视眈眈,共有14家医院争取10家名额。据悉,医策会早已完成评分,但卫福部拖延公布时间长达2个月,就是因为评鑑结果「无法让大家都接受」。
据了解,原本的评分结果是万芳医院由医学中心「降级」为区域医院,成为歷年来首个「中箭落马」的医学中心,改较为高分的台北慈济晋级。
但由于同属北医大体系的双和、北医附医也没有挤进医学中心,也就是北医大体系全「杠龟」,卫福部为此迟迟不公布,但也已经无法重新评分,最后才以「增额」方式让万芳维持医学中心。
因此今年评鑑结果据悉为除了万芳医院仍在榜上外,同时新增台北慈济、双和为医学中心,形成台北区及北区「9+2」局面,也就是北区和台北区医学中心共达11家。
台北区某医学中心医师认为,评鑑结果早就出炉,却一路拖到年前才公布,就是为了不给医界评论的空间,就看今天卫福部要怎么「编故事」来平息眾怒。
某医界人士则指出,一切都是政治操作,只为了符合《医疗法》第28条的「中央主管机关应办理医院评鑑」,把评鑑变成例行公事、行礼如仪的感觉。
社区医院协会理事长朱益宏认为,卫福部今年祭出护理夜班费奖励,医学中心和地区医院金额差距之大,明显偏袒医学中心,而增加医学中心家数是另一个明显偏袒医学中心的政策,试想有这么多家医学中心,「这是怎样一个分级医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