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与东亚区域动作频频,前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近日接受本报专访分析,大陆目前採取「超军事手段(extra-military)优先」,而在台海就是「临界威慑」,在非流血伤亡的情况下「不战而屈人之兵」。

林中斌曾于2003年至2004年间担任国防部军政副部长,此前还曾任陆委会副主委、国安会谘询委员等,长期研究中共军事、国际关系与两岸关系。

据大陆最新的预算草案报告,官方编列的2024年国防支出为人民币1兆6655.4亿元(约合新台币7.32兆元),年增7.2%;由于是台湾军费的12倍,引发讨论。不过林中斌认为,从长期来看,研究大陆军费支出年增率的意义不大。

他说明,首先,大陆有许多隐藏的、不在预算内的军事支出。其次,绝对的军费数目也不等同威胁程度,例如,大陆军费远低于美国,但仍对美国形成威胁。更值得观察的是共军未来发展的武器种类、演训与作战型态等,包括新进的太空作战、人工智慧(AI)等非传统战争领域。

相对于外界关切共军的军事发展,林中斌更注意大陆採取所谓的「超军事手段优先」,这与西方国家靠打仗屈服他方有很大区别。比起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自我批评所说的「外交过度军事化」,他认为大陆恰恰相反,1979年迄今未超越国界对外作战。

林中斌解释,超军事手段严格来说也是非军事手段,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强大军力做后盾,但却优先或尽量用非流血伤亡及实体破坏的手段,达到战略目的。

他分析,大陆的战略思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战略层次,尽量以经济、外交、社会、心理的施压达到最终目的;二是战役层次,运用山水地形、气候时间、太空水下等特点,而非刀枪战斗;三是战术层次,于战斗时期,以挖地洞、假动作等「怪招」应对。

林中斌指出,超军事手段放在台海就是「临界威慑」。此概念在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担任共军二炮副司令的赵锡君,就曾在其2003年主编的《慑战》一书中提出,林中斌认为,赵的经歷使该书反映出中共决策阶层的思维。

临界威慑实践的显例为,2022年时任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后,大陆围台军演所发射的飞弹越过台湾上空,当时引起台湾人民心理巨大震撼。对于大陆避免直接动武,林中斌认为,包括习近平在内的领导层,都意识到若真用兵攻台将后患无穷,即便战后也难使台湾人信服;况且,大陆目前还有经济等工具可运用。

过去,台湾对大陆的军事动态掌握甚佳,如今却更加仰赖美国等提供情资。林中斌认为,针对共军动态,台湾应花费更多人力与功夫,做务实研究与观察,例如从地方媒体抽丝剥茧,可发现许多与军事相关联的资讯,包括人事、演习状况等。

谈及观察大陆对台政策的方法,林中斌提出「三轴一点」,包括歷史时间轴、国际情势空间轴、跨政经社会不同面向的跨领域轴,综合观察才能更准确全面,而非在一个点上大做文章。

#林中斌 #临界 #威慑 #大陆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