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Netflix影集《3体》热播,剧中开场的红卫兵批斗科学家的文革画面掀起热议,更让各界关注起《三体》中英文译本差异。影集《3体》改编自大陆科幻作家刘慈欣作品《三体》;2008年发行时,因大陆出版社考量审查问题,将文革情节往后挪移,但英译本则重新将文革情节放回前段。而译本差异让《3体》在科幻之余,也多了一些政治折射的想像。
回顾《三体》小说的来龙去脉,《三体》最初是2006年刘慈欣投稿在《科幻世界》上连载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该小说也同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至此成为大陆最炙手可热的科幻长篇小说之一。2008年正式由大陆重庆出版社发行单行本。
至于《三体》第一集英译本则在2014年由同为科幻作家、美籍华裔的刘宇昆负责翻译。出版后立即引发巨大回响,《三体》更在2015年获得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刘慈欣不只成为首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作家,也宣告《三体》迈向国际舞台。
而改编自英译本的网飞影集《3体》除再掀一波「三体热」,开头第一集一段长达5分钟的北京清华大学文革批斗、科学家遭暴打致死的惊悚画面,与小说中译本以调查科学家连续自杀谜案作为开头截然不同;前者以文革场面破局,铺垫人性失望,再切入科幻主题,后者则以悬疑命案开场。
故事情节的差异来自中英译本叙事轴线的选择差异所致。从《纽约时报》中文网对刘宇昆的採访内容来看,刘宇昆当初着手翻译时,一直苦于小说混乱的时间轴,一会儿是当代中国,一会儿又跳到1967年的北京,科学家遭学生批斗的文革场面。
最终,刘宇昆则大胆向刘慈欣建议,将文革情节置于英译本的一开头,以便厘清「倒叙」的时间轴后,没想到刘慈欣欣然同意。而这一举措也连带影响各国译本,更造就网飞影集《3体》一开头那段震撼人心的文革血腥画面。
有趣的是,刘慈欣最初在创作《三体》时,其实也是以文革场面来做为整个小说的起始点,2006年在《科幻世界》连载时就是如此铺陈,反而是到2008年,当时大陆重庆出版社因为担忧审查问题,建议将文革情节往后挪移,才改以科学家命案来开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