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管台海之际,台湾终于出招。准总统赖清德先抛出「两岸执政党」展开对话,继之呼吁北京面对「台湾人民托付的民选合法政府」。然缺乏互信的民共要对话,难上加难,但如尽速搭建民间交流桥梁,有助民共之间先培养信任与谅解,从而减少误解。

自中共外联部长刘建超在台湾总统选举投票日前见美国务卿布林肯起,两大国涉外高层官员开展史上最密集谈判,如今布林肯又踏上中国,为的只有一个目标:维持台海和平。当中美共管台海,位居美中台三角的台湾这一角等于被边缘化。

赖清德的出招,显然是看到当前局势,台湾除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外,不可能在两岸议题上,任由中美定夺,棋盘上必须有他落下的棋子。

从文义解释乃至两岸关系来解读,赖清德先是避开两岸是两国,这条被大陆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他用「两岸执政党」和「民选合法政府」,重点在政党与政府,希望对岸看到他用词背后所隐藏的政治密码,这是他认为的善意;其次,他的论述有着现实主义原则,即国共再怎么交流、马习三会或十会,只要民进党执政,套句中共用语,都是徒劳的,这是展示他的实力。

但赖的善意与实力,对北京仍旧是条平行线。大陆近期对台和缓,根本理由在于恢復与白宫对话,及积极处理经济復甦,只要美国管好台湾,北京持续坚持和统。此外,民进党在立法院不过半,开议以来闹哄哄,大陆也会认为,或许等民进党下台,也是不错选项。

国共可以对话,在于有九二共识,民共要对话,不能只透过喊话与放话,要民进党说出两岸非国与国关系,蔡英文2016年说不出来,赖清德更不可能讲出来;大陆更在意的是,赖怎么做,而非他怎么说。

民共与其对话,不如先有互信,这要从民间找,民进党内有人以为两岸大交流只对国民党有利,其实一旦两岸迈入民间大交流,学者、专家及地方台办官员往来穿梭,民共间可利用这座桥相互试探、培养默契,有助意外与误判发生。

面对未来,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应要对两岸民间交流展现更多自信,主动对大陆开放,如此一来,离赖清德当年访问上海时所说,「两岸要展开自信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理解、谅解、和平发展、创造两岸人民的福祉」也不远矣。

#交流 #赖清德 #自信 #两岸执政党 #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