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专责医师制度计画」每名医师收案上限300人,同机构最多5名医师、收案1500人为原则,但每名孩童1年补助1000元,加上非立即补助,医师兴趣缺缺。有医师直言,每案1000元补助是杯水车薪,况且「儿虐守门人」对医师太沉重;也有医师表达支持,盼政府多宣传。

北部某医院小儿科医师说,平日看诊量很大,加入该计画但没时间做个案管理,只能交给个管师;另收案1人1年只补助1000元,且需等到年度结算,先拨给医院再发给医师,所以大医院的医师意愿很低。

该医师还说,曾有家长询问加入幼儿专责医师制度是否有较好的服务,例如能较快看诊?用药较好?其实幼儿没加入机制并不影响医疗资源或权益,因此对家长较没吸引力。

台南一位小儿科医师指出,该制度上路后,儿科医师意愿不高,主因是门诊工作量已很大,收案须先与家长沟通,还得填写诸多表格等文书,加重工作量,整体计画欠缺诱因,又未增加太多收入,同业普遍兴趣缺缺。

但该医师也强调,医师当然不全然考量利益,该计画是希望医师提供看诊之外的额外服务,因此有些诊所採团队作战达成定期电访等服务,但对多数医师而言,这些须额外付出时间、心力,每案1000元真是CP值太低。

基层医疗协会理事长、儿科医师林应然指出,不该赋予医师儿虐守门人一职,医师只能协助预防,不该把儿虐变成幼儿专责医师的责任,但卫福部的计画却有此含义,他建议中央可以分开,实质要求照顾者每月定期带幼儿给专责医师健检,既能预防儿虐,也可使照顾者有所顾忌,创造双赢。

新北市新店圣康诊所小儿科医师黄立心对计画持正向看法,她说,不论家长或医师,照顾幼儿本就非常耗费心力且具延续性,该计画能使医师陪家长一起照顾幼儿成长,立意非常好,也获得家长良性反馈,她全力支持。

至于需要改进之处,黄立心说,她目前收案200多人,1人1年补助1000元确实略嫌不足,但身为医师仍会尽力做,支持政府政策。另盼政府加强宣传,好的制度民眾却不知道,非常可惜。

有基层医师担忧被施虐者报復,盼政府将安置儿交给大医院接手。对此,卫福部医事司副司长刘玉菁说,过去专责医师以诊所为主力,今年3月起已纳入大医院;若遇安置儿,卫福部会将名单提供卫生局,由其评估媒合医疗院所收案。

#家长 #专责 #收案 #计画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