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常春藤大学之一、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抗议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实施种族灭绝活动后,陆续有美国其他大学,甚至某些欧洲大学加入行列。透过各种媒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警察强行进入校园,把教授按在地上,反背双手上铐,向学生喷胡椒水。哥大学生一度攻占校内建筑,最新消息是,为了避免扩大衝突,校方宣布取消今年的毕业典礼。
与此时间线几乎平行的两则新闻,先后在国际媒体上炸锅,而在台湾却出奇地被忽略。一是3月29日美国联邦政府推出了新版的关于维护、收集和呈现种族及民族数据的第15号统计政策;一是眾议院5月1日表决通过了跨党派支持的《反犹太主义意识法》。
关于前者,加州议员于2016年时已提过《亚裔细分法案》,要求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在收集亚裔数据时要细分华裔、越南裔、菲律宾族裔等。这次第15号统计政策没说明每个族裔大类之下如何画分,但是亚裔之下可能被区分为印度、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或者其他。后者定义反犹主义是一种对犹太人的特定看法,批评以色列政府将被列入「反犹」而违法。
美国建国200余年,号称民族大熔炉,自由民主平等一直是国家精神象徵,吸引眾多移民前往。美国人深感自豪,以此为标竿批评谴责其他国家,甚至不惜用武力来修正这些国家的不自由、不民主、不平等。然而民族大熔炉于今状况如何呢?前几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把「黑白两道」的衝突搬上台面。某着名大学入学考核疑似打压亚裔申请者,也曾经被告上法庭。
如文前所提的几则重大新闻,正挑战美国立国精神。大学师生抗议焦点原是守护巴勒斯坦人权性命,却被扭曲成反犹太主义。而亚裔为何对15号统计政策如此敏感,害怕这是《亚裔细分法案》死灰復燃,因为这种细分相当于政府有权收集更多个人隐私,大数据科技日益发达,将来不知会被怎样利用?不只亚裔,各族裔内心恐怕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哪一天美国跟哪一个族裔的母国关系不好了,要找哪一个移民族裔的麻烦,将更加轻而易举。
现今的种族问题已经让美国焦头烂额,为何要把种族之间的差异再凸显出来?尤其许多移民出生成长于美国,在主流文化薰陶下成长,也已经自认是美国人,未来将是这个社会的奉献者,理当得到公平宽容的机会,而不是轻易给他们贴上族裔的标籤。
民族大熔炉是个美好的理想,短视政客别让它熄火了!(作者为《人间福报》前社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