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国内或国外情势来看,520甫上任的总统赖清德很难说有蜜月期。虽然他是得票率、国会未过半的「双少数」总统,但唱衰新政府并不符合台湾利益,因此,我们细读赖总统就职演说,再提出一些善意建言。

赖总统面对的是一个相较过去更为复杂的国际结构。在美中竞合下,全球政经情势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加速再全球化。去年七大工业国提出「去风险化」对中政策后,基于选举考量,美国总统拜登日前进一步针对中国大陆「过剩产能」课徵额外关税,大陆也立即反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再起。再加上各国加速推动制造业回流,破坏了长期以来基于比较利益下的国际分工,以致吾人熟悉的经济全球化体系面临重构。

二是地缘政治风险仍在,全球经济更不稳定。虽然从国际智库编制的地缘政治风险指数来看,今年以来全球战争威胁有降温迹象,但随着极端政治兴起,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仍将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隐患。因此,强化供应链韧性以避险,成为各国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三是极端政治加剧,激化仇恨意识。今年全球超过60个国家有选举。然而,许多国家呈现「左的更左」、「右的更右」,且内部政治更极端对立。过去即使政治立场迥异,不同立场之间尚能和平共处,但如今政治人物以煽动仇恨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加上新媒体催化,导致意识形态快速固化的不同支持者之间,仇恨值急剧上升,社会严重撕裂。

赖总统提出积极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站稳全球供应链关键地位、推动台湾成为「人工智慧之岛」等方式因应上述国际政经情势。但我们要提醒赖总统,上述三大挑战下,台湾将面临三大经济考验:

首先,台湾中小企业处境将更为艰辛。在各国加速进口替代政策下,国际分工的重组,或说多重供应链体系的建构,有利大企业全球布局;但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除非其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否则势必面临淘汰。事实上,占台湾企业总数超过9成、占就业人口近8成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出口贡献率已不断下滑;若全球产业链加速在地化或区域化,没有能力进行跨国投资的台湾中小企业,将面临再一波的衝击。虽然赖总统提到要协助中小企转型,并培育新世代隐形冠军,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短期内中小企业的困境要如何解决?将是台湾的第一个经济考验。

其次,全球将加速建构「台湾+1」供应链以避险。虽然赖总统再次向大陆呼吁,要以对话取代对抗,交流取代围堵,两岸可先从重启观光旅游及陆生来台开始,但通篇演说又视大陆为最大威胁。从大陆国台办强硬的回应来看,显然赖总统的「善意」并不被接受;亦即,未来两岸关系将很难乐观。若依此情势,各国恐将会持续推动关键零组件的「去台化」;以晶片为例,「台湾制造」将逐渐转变为「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甚或「德国制造」。也就是说,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大陆的围堵,促使跨国企业以「中国+1」因应;但台海关系的紧张,亦使得包括台湾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选择「台湾+1」避险。因此,如何增强全球企业对两岸和平稳定的信心?这是台湾的第二个经济考验。

最后,朝野对立将成为台湾最大火药桶。赖总统演说强调,「三党不过半」是全民选择的新模式,朝野政党可以分享各自的理念,也将共同承担国家的种种挑战。然而,当前台湾社会最大问题,就是原本可以理性讨论的公共议题,在政客、名嘴煽动下,不但各自支持者越来越仇视,且因为立场固化,以致完全失去对话空间。以作为赖总统上任起手式的「国会改革法案」来说,原本党籍立委可以如赖总统提醒,即使表决会输,但仍然提出足以说服社会的论述。但执政党一方面放任网军、侧翼,不断污名化在野阵营;另一方面则展现出连小学生都不如民主素质,不服就施以肢体衝突。若赖总统继续放纵党籍立委以正义为名的暴力,则未来施政将寸步难行。这是台湾的第三个经济考验。

对台湾来说,上述三大考验,都需要全民的共识与合作才能克服。即使是双少数总统,如赖总统所说:只要有民意当后盾就不是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醒赖总统应以多数民意为依归,从「操之在己」的开始做起。例如召开两岸国是会议,提出能与大陆对话的共识与机制;约束党籍立委回归理性以文明问政。否则,若赖总统的任期内,只有朝野对立、人民仇恨、两岸对抗,这绝非台湾之福!

#大陆 #总统 #政治 #考验 #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