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说关于两岸关系论述,受到国外媒体密切关注。《美国之音》邀请专家梳理赖此次演讲所传达的重要讯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对于两岸可能重启观光和学生交流表示乐观。他说,双方恢復民眾交流,「将显示北京不准备在这期间对台湾採取任何严厉的行动。」

沙特分析,北京的回应相对来说是温和的,目前的大环境是,中国大陆的外交策略从激进战狼策略转到了一个温和克制的外交策略。

纽泽西州拉玛珀学院教授陈鼎表示,他认为根据赖清德就职演说的内容,两岸关系不会进一步恶化,原因是他演说中的内容与外界所期盼的内容相符。

夏威夷大学教授郝忠明则认为,赖清德执政期间,台湾与中国大陆产生摩擦的风险可能与蔡英文执政时期差不多,因此,他不认为赖清德会超越蔡英文8年任期内所做的事情。

波士顿学院教授陆伯彬指出,这是赖清德政府抛出的橄榄枝。中国大陆可能乐于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并不是中国大陆的最终目标。陆伯彬说,在台独问题上,北京应该是更看重赖清德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卡内基基金会分析员沈寧天指出,北京到目前为止的回应还算「克制」。他认为,北京似乎相信台湾立法院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赖清德的施政方向。同时,中国大陆也认为今年是选举年,华府会反对台湾新政府改变台海现状。

此外,日本《产经新闻》报导,深谙台湾情势的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认为,赖清德就职演说承继了蔡英文政府的路线,且明白表示对中政策「维持现状」;赖所提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是根据台湾的民意,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认识。

他表示,面对朝小野大及内政的困难,也让人感到守护台湾、持续执政的强烈想法,而赖清德上台,对日本来说将是有利的。

#交流 #赖清德 #乐观 #中国大陆 #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