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元与黄金挂鉤时,美元俗称为「美金」,而当美元用于石油结算时,美元被称之为「石油美元」;现今中国大陆工业与制造业的强势崛起后,既非金、也非石油为本的人民币当可以「工业人民币」来定位。

货币之所以为货币,当是有「货」才有「币」,而非有币而无货,若果如此,通膨或恶性通膨就必将接踵而至,阿根廷就是最好例子。而现今去工业化的美国,必须力保中东国家就其石油交易须以美元结帐,带动对美元需求,否则美元的国际地位将会不保,然在中东地区又须力挺以色列,而成两难。为此,在美国的主导下,美国手里的「货」就是「军备」 与「军事实力」,中东国家也不得不从。

大陆「新三样」已对G7的多项工业造成威胁

就中国大陆而言,现今已是世界工厂,出口由原先的轻工业产品快速地转型至具高科技内涵的工业产品,现今太阳能板、电池、电动车的「新三样」就是代表,而其对七大工业国(G7)的相关工业产品已形成相当的压力,以汽车工业为例,更有人担心中国的电动车发展将团灭西方及日、韩汽车产业。

上述说法或许有些夸大,然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史蒂格里兹(Joseph E.Stiglitz)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道:「美国从未预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 因此「并非是中国出现贸易违规,而是美国出现了战略错误」,「相对于中国,我们对工程的投资不足」,「(中国)让自己处于比较优势,而我们还没有接受这一点」,他说,「即便中企没有在本国获得补贴,也可能凭藉其经济规模和工程师数量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证诸上述史蒂格里兹的说法,渠已深知,现今中美在工业及制造业上,刻正面临我消彼长的交叉,而此一「战略错误」很可能将会是世纪性的。

美国工业空洞化 是难以扭转的战略错误

美国是没注意到上述「战略错误」的发生吗?其实,当年苹果电脑创办人贾伯斯婉拒欧巴马总统之请,让苹果弃中返美制造时,就可以看出美国的环境已不适合工业及制造业的发展,故其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并非「战略错误」,而是更严重的「战略无法扭转」问题。

现今中国大陆全力发展工业及制造业,并且全力引进数位科技及人工智能,再加上军民融合的发展,更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从总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14亿人的广大市场现正提供其产业更大的规模经济动力以施展其「超越式进口替代」 (如华为取代苹果?),再加以其广大中产阶级的兴起,更提供其产业发展的厚实沃土。

在工业与产业背后支撑的脊梁当然是人才,史蒂格里兹在访谈中提到的「工程师数量」的确是个重点。事实上,台湾媒体较少提及的是,中共在2021年7月时进行了一次大教改,把揠苗助长的升学补习班及营利机构全部关闭外,连在美上市的补习班公司股票也让其下架,除彻底要求教学正常化外,也严禁教师私下进行收费补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也把大学及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再作调整,其改革的路线比较接近德国,是以技职体系为主干,从而成就其庞大而坚实的工程师队伍以巩固其长期工业发展优势。

工业已成大陆金饭碗,人民币可望启新页

就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农业问题上所说,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般,现今中国大陆的工业也已是他们的金饭碗,中国大陆一再强调,绝不可犯美国去工业化的错误。现今,中国大陆强势的工业发展,配合其大量购买黄金,就是支撑人民币含金量高的「货」,故就人类货币的发展史来说,现今中国大陆以工业为基石的「工业人民币」,既已打开新局,也开启歷史新章。

#大陆 #美国 #中国 #民币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