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湖国泰诊所院长涂雅雯,同时也担任汐止国泰综合医院復健科主任,执业近25个年头,在復健科行医路上,都会明确告知病人病况,并陪着病人设定合理明确的目标,努力正向朝着目标迈进,期待身体、疾病能有所好转,「把不能,变成能」。
涂雅雯是罕见的女性医院院长,个性积极的她分享,原本想选外科、急诊科,但当时的男友,也是现在的老公告诉她,「选科要放眼未来」,而復健科的病人包括迟缓的早产儿、意外造成的脑或脊椎神经损伤、中风失能,手术后等都需要復健介入,可说从0~99岁都是復健科的病人,復健医学在未来台湾高龄化的趋势更是无法缺席。
涂雅雯回想,最初面对的第一个病人就是一场「震撼教育」,当时她还是住院医师,一名17岁的高空跳水国手,从高空跳下时没注意到底下有人,当场颈椎歪裂造成四肢瘫痪,从很帅的运动健将,成为连动动手指都有困难的瘫痪者,替病人悲惨的命运难过到不能自己,当时的恩师,现在台大医院副院长王亭贵告诉她,「你没有帮病人决定要不要悲伤的权利,你只有帮他变得更好的义务」,这一席话,让她走到了现在。
擅长神经復健和运动伤害復健,涂雅雯表示,她的患者多是中风、车祸脑外伤、脊髓损伤或是因运动伤害等,一夕之间从「好变成不好」,特别需要心灵支持,尤其越严重的个案,越想放弃,她会为病人设定可以达到的最好目标,陷入低潮时除了精神鼓励药物控制外,也会照会精神科,每当病人出院告诉她,「这是我进步最多的一段时间」,都让她觉得很有意义。
復健是一条漫漫长路,应给病人最有效率治疗的方式,因此她将智慧医疗导入,例如用来治疗难治性忧郁症与强迫症的「经颅电刺激(rTMS)」,目前已运用在改善轻度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现在也尝试用于中风復健包括上、下肢运动、吞咽、语言及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等。
另外还有復健机器人,帮忙让瘫痪者训练行走练习,过去要站起来平均半年到1年,有机器人辅助下,发病后2个月内就可训练行走,避免肢体萎缩,尽早重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