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前的社会充满了短视之害。譬如个人暴饮暴食、抽烟喝酒以满足口腹之欲;企业以月报、季报和股价短期波动来衡量经营绩效;COVID-19肆虐期间,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只求政府纾困,不愿彻底整顿并积极转型升级;面对严峻的地球气候变迁威胁,许多政府仍然依选举考量和民调数字来制定政策,寧可继续补贴污染产业,不愿全力推动有利环境的再生能源;国际强权间针对无辜平民死伤无数的俄乌、以哈战争和可能一触即发的台海危机,无视人道考量与地缘政治的风险,只顾各自的短期利益,持续我行我素或採行效果不彰的短期制裁行动。上述这些缺乏长期思考的短视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未来很可能为自己和后代子孙带来更多的后遗症。
但我们如何培养长期思考能力呢?哲学家罗曼‧柯兹纳里奇(Roman Krznaric)建议可以採用下列的方法:
1.拉长时间的视野:尊重并理解大自然,体验深度时间的价值。看长不看短,扩大关心全地球的命运,放眼未来并且设法预测未来。
2.着重超越自我的传承:人人看重日常作为,督促自己努力参与社会事务,为人类永续作出贡献。
3.尊重未来世代的利益、投资未来:正视气候变迁、物种灭绝与科技掌控人类命运的风险,国家政府必须採取有远见的长期决策和有效行动来避免危害未来的世代,建立以世代正义和福祉为基础的永续发展系统,寻求现在与未来世代利益的平衡。
4.殚心竭虑,克服未来生态和科技的威胁与挑战:运用情境分析、回溯分析和长期规划等工具来管理地球。不是只要制定温和并且明显不足的改革目标(例如OECD会员国的绿色成长妥协方案),而是要进行彻底扭转社会价值观和组织体制的转型,将永续发展的新文明传承后世。
5.寻求超越自我的目标并全力实现:在繁荣地球的承载范围内,满足目前和未来世代人类的需求,设法跳脱时间的框架,照顾环境并保护生态系统,努力实现地球永续的长远目标。
除此以外,该如何运用长期思考能力来建立更美好的未来呢?综合学者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
个人:培养同理心、团队合作、危机意识和长期思考的能力,减少欲望与浪费,日常行事以地球生态和未来世代的利益为念;关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监督政府的永续发展施政。
企业:不以短期财务报酬和经济发展为目标,而是以长期思考制定愿景并进行必要的变革与转型;善尽社会责任,推动再生设计和循环经济;运用先进科技来推动生态保育和尊重大自然的再生经济,朝向企业永续发展、全人类都享有安全和公义的理想境界迈进。
政府:改善目前短视的代议制度缺点,设置如未来世代委员会等能代表并守护未来世代利益的政治机构,并确实制定能保障地球和未来世代权利的法律;建立节能减碳和绿色生态文明的长期具体目标和执行计划;不只看经济成长而是以衡量如国民总体幸福(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等指标为绩效参考;对于人工智慧(AI)科技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与社会影响预作规画与因应;多运用艺术、音乐与未来设计文化创作来启发人心:善用教育和宗教的力量来培养人民的社会认同感和长期思考的修养和技能。
国际组织:制定能够防止如砍伐亚马逊生态雨林或制造污染故意破坏地球环境的国际法;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未雨绸缪,思考并规划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流行病的做法;用心推动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辅导各国落实,延缓地球暖化的危机;国际组织了解AI科技的发展,寻求并订定类似防止核武扩散的国际公约,来预防非人道或不受控制的AI武器滥用。
面对持续恶化的地球暖化和生态危机,我们必须趁着还来得及的时候,更戒慎恐惧的运用长期思考能力来採取必要作为,齐心协力来爱护地球,共同创造永续的未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