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塞港情况已创下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凸显为避开红海袭击,船舶长期被迫绕道航行,打乱了全球海运,使得亚洲和欧洲其他港口陷入瓶颈。
儘管许多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正计画在年底旺季前增加库存,但这些必须依赖大型货柜船运输的零售商、制造商和其他行业,又得再次面临运价飙涨、港口壅塞和货柜短缺等诸多困境。
根据海事数据机构Linerlytica指出,全球港口壅塞程度已创下18个月来的新高,其中60%的船舶停在亚洲,截至6月中旬为止,总容量超过240万个TEU(20英尺标准货柜)的船舶正在港口等待。
不过这次与疫情期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导致塞港的原因并非是居家消费者的购买狂潮,反是船只为了避开红海武装组织的攻击,改而绕道非洲更长航线,使得船只的航行时间遭到打乱。
以往船只在新加坡等大型转运港卸下大量货物后,再把这些货物重新装载在不同船只,进行运程的最后一段。但如今为了赶上时间表,许多货运因而放弃随后的航行。Drewry海事顾问公司指出,今年1月到5月,新加坡港口的平均卸货量增长22%,严重影响港口的生产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货柜港口的新加坡,最近几周塞港又尤其严重。新加坡海事港口管理局(MPA)在5月底表示,货柜船停泊的平均等待时间为两到三天,不过货柜追踪公司Linerlytica和PortCast却说延误可能长达一周。一般而言,船只靠泊时间不应超过一天。
这也导致部分船只跳过新加坡,但却让邻近港口陷入壅塞情况。Linerlytica指称,目前压力已转移到马来西亚的巴生港(Port Klang)和丹戎佩勒帕斯港(Tanjung Pelepas),此外中国大陆港口等待时间也在拉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