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股市稳健上涨,是国家经济繁荣的正面讯号,也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国民财富积累,但是,去年在总统大选期间,各政党为了争抢年轻人的选票,纷纷开出鼓励年轻人买房的优惠政策,侯友宜、赵少康阵营喊出「五五五方案」,给予年轻首购族最高1,500万元、甚至得以免头期款购房的优惠方案;而执政党则用内政部的住房基金、加上财政部对八大官股行库的行政指导,直接加码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简称新青安方案)。
执政党的新青安方案在选战热烈起跑的2023年8月1日生效,瞬间刺激了房价上涨热潮,同时产生投机炒房、人头贷款、父母以子女名义贷款、以及投资客贷款购房转租牟利等问题。选举期间誓言要「帮助青年购房」的执政党,在赖清德就任总统后又回到「打炒房」的主轴,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左手打右手,也扰乱了市场运作机制。
房价上涨固然活络了建筑与房地产买卖产业,却也让新青安补贴弄巧反拙,成为炒房的帮凶。也因此,新任内政部长刘世芳明言不会加码新青安补贴;中央银行总裁杨金龙在第二季理监事会后宣布新一波对房地产市场的选择性信用管制;金管会宣示以「场外监理、金融检查」来强化银行授信管理;而事主财政部则下令公股银行重新检视已拨贷的新青安贷款,清查人头户,启动「防范投资客炒房及人头户申贷机制」,并且防堵新青安贷款户转卖再申贷等政策漏洞。
各部会忙着亡羊补牢,正反映出新青安推出过于草率,除了优惠政策成为投机者利用的工具之外,由于房地产占多数家户超过6成的财产比重,而且购房者通常会背负30年、甚至在新青安贷款中延长至40年的还款期,政府对购屋贷款慷慨的补贴,必然存在「两面刃」的风险。
例如,这次新青安刺激了全国房价上涨,「受惠户」是申请新青安购房专案的57,980户(至5月底),但是,「未受惠」的30至45岁的青年族群人口则有近300万人,上百万青年族群积累多年的购房准备金更加不足。即使近六万名「受惠」的新青安户都没有人头户等钻漏洞的行为,即使这些新青安户「未来40年全数财务健全」,都能稳定缴交高额房贷月付额,政府的政策也只帮了少数受惠户,却让数以百万计未受惠户的安居梦想更加遥远、甚至破碎。
政府购房补贴政策存在「两面刃」的风险,必须谨慎使用,不是台湾独有的现象,7月4日即将举行国会大选的英国,就示范了一个值得引以为鑑的失败案例。英国保守党执政14年,从2013年到2022年推动「政府帮你买」(Help-to-Buy)政策,该政策与新青安类似,政府提供房价20%的购房金(称为Equity Loan),加上75%的银行贷款,购房者只要5%的自备款,政府购房金1.75%利息极低,不用还本金,第六年才开始缴利息。
「政府帮你买」表面上协助33万个家庭圆了购房梦,耗用约新台币1.16兆元的财政补贴,却也助涨了英国房价,十年前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务,可以支撑约新台币800万元的住宅,现在中等收入的家庭只能买到市场最低价10%的房屋,多数劳工家庭反而成了「政府帮你买」的受害者。更糟的是,英国2022年爆发电费与瓦斯费价格暴涨的风暴,中产阶级原本背负沉重的房贷或高昂的房租、再加上利率上涨、电费瓦斯费激增,无力负担住房支出的家庭暴增,甚至沦为无家可归族,导致英国竟然成为OECD统计流浪汉比例最高的先进国家。
「政府帮你买」政策实施十年,英国上议院与执政党的检讨报告,总结都是弊大于利,在2022年10月底停止受理新申请案,并于2023年3月底正式终止了这个方案,当年卡麦隆政府出于协助劳工购屋的政策美意,最终竟然变成政治上的毒药,间接害了数以万计的英国家庭破产且无家可归。而根据最新民调,保守党几已确定在本周大选后丧失执政大权。
英国虽然与台湾不同,但政策失败引发「房价增速高于劳工薪资增涨」,导致劳工集体财务恶化,仍值得我们警惕。我们期望行政院长卓荣泰真诚检讨新青安方案的利弊得失,更期望不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要避免选举政策买票的诱惑、都要避免滥用官股行库等行政资源、更要避免过度乐观甚至草率的评估、必须考虑到国家总体经济与家户财务稳健,反覆确认能否承受长达数十年经济震盪的挑战,避免良药变成毒药的两面刃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