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是英国大选日,总体来说,却是沉静地不像有竞选活动在进行。日前许多香港新住民的「首投族」,已表达他们的惊讶与不解。我也没收到选举公报,只好上网查看我选区的候选人,首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政党和其宣言(Manifesto),而个人政见却寥寥无几,英国投票主要是投给政党。
英国议会分上下两议院,上议院(The House of Lords)的议员多由王室经过与首相和重要政党领袖协商之后任命;下议院(The House of Commons)则由公民选举产生。全国有650个选区,由政党,或社团和公民提名出若干名候选人,而每位选民从该选区的候选人中投选一名,赢得选票最多者,无论是否过半,都将获得该选区的议员资格。同时,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其领袖成为首相。
这样的选举制度,有利于大党,造成保守党和工党,这两大政党长期把持英国的政坛。如:这次工党取得412席,即使是占有逾63%议席,而其全国民选的总得票率仅为33.8%,完全不能反映民意。这英国的「简单多数票当选」制度,已被许多专家和公民质疑,称其为「脱鉤的系统」(broken system),不合时宜呀!当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都愈来愈无吸引力。
这14年来保守党的执政(2010-2024),歷经英国脱欧 (Brexit)所带来的经贸摩擦不断与投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公共财政紧绌;紧接着雪上加霜COVID-19疫情,所导致英国国民保健署濒临崩溃;加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英国能源价格上涨,引发通膨加剧与生活成本危机,民不聊生。
近二年来,英国医护、教师、地铁、火车、邮政和机场等,多个行业接连罢工,民怨沸腾,罢工潮仍未平息。移民管控也成为英国社会分裂的烫手议题,更有许多地方政府因为财政赤字,申请或宣布破产。这次选举结果:保守党只拿下121席 (相较选前344席,只剩3/1席次),遭遇了创党190年来,最惨烈地崩盘式的惨败。
这次英国大选,为了「下架保守党」,催出了59.9% 的投票率,虽然工党以压倒性逾63%议席优势,取得国会412席位,赢得了自1997年Tony Blair 胜选(逾63.4% 议席,418席位,得票率43.2%)以来的最大胜利。然而,2024年施塔默(Keir Starmer)所领导的胜出工党(得票总数971万2011票,得票率33.8%),比起2017年柯尔宾(Jeremy Corbyn)所领导的败退工党(得票总数1287万7918票,得票率40.%),还少了300多万张,6个百分点,显得相当尷尬。
在年初,施塔默选择和犹太社区合作,拒绝提名存在反犹争议的前党魁柯尔宾。75岁的柯尔宾宣布独立参选,被开除党籍,还打败工党的候选人,再度赢得连任。这可能会重挫施塔默的威信,因为被他开除的前党魁,获得比他更多的选票,而且东方不败。
这也说明了,即使工党在国会取得压倒性席次,并不代表选民对施塔默与他领导的工党,有相对高度的热情与信心,更多只是想要「下架保守党」罢了!有评论观察说:当欧美各国陆续遭遇极右派民粹主义的崛起,反观全球最老牌的民主国家英国,则以选票选择了中间偏左的施塔默和工党。其实不尽然,极右派的势力在英国也是风起云涌,此次工党大胜,除了保守党太烂外,英国改革党(Reform UK)的分票,非常关键。改革党2019年创立,原名为「英国脱欧党」,集结偏乡地区的选民,持强烈反移民的立场,对建制派(包括:保守党)都是不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左翼的小党: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s)和绿党都有不错的斩获:前者由11席增加为72席,后者由1席增加为4席。
总结,英国的「简单多数票当选」制度,已经与现今的民意脱鉤,无法体现「代表性」的民主精神。这选制对两大党有利,然而此次工党(33.8%)加保守党(23.7%)所赢的得票率(57.5%),也不及60%。换句话说,尚有40% 的民意,在这次选举中,其意愿是有限地被纳入考量。英国迫切要改革选制,但新首相施塔默办得到吗?(作者为伦敦政经学院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