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三伏天,日本人习惯吃鳗鱼清热消暑,台湾近年也跟进流行。然而,在日本长年积极研发鳗鱼养殖技术、中国大陆鳗鱼出口质量猛进的同时,昔日有「养鳗王国」美誉的台湾,却不进则退,有赖新政府拿出具体对策,以重振台湾养殖雄风。
日本鳗鱼(Anguilla japonica)属于降海产卵的洄游鱼类,具高经济价值,也是目前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鳗苗养殖成鳗的品种。数百年来日本鳗苗的人工繁殖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直到2010年才首次由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成功确立了鳗鱼的完全养殖,却无法大量繁殖,使得鳗鱼养殖仍全部依赖于野生鳗苗。
东亚鳗苗渔获总量年平均约45公吨,近年来野生捕捞鳗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在2024年渔季(2023年12月~2024年4月左右)仅捕获33公吨,不仅年减3成,还创下五年来新低,导致鳗鱼价格高涨,造成养鳗经营上的困难。有关鳗苗捕获量减少的原因,被认为和生长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海洋洋流状况和乱捕滥捞有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于2014年将日本鳗认定为濒危物种。
日本不仅是重要鳗鱼消费国,也是重要的养鳗国家,2022年全国养殖鳗鱼产量为1.9万公吨。受到气温,鱼苗数量暨价格及生产成本等限制,今年日本鳗苗放养量为14.5公吨,其中国内所採捕鳗苗数量仅6.5公吨,其余自国外高价进口,加以日圆贬值,使得平均每公斤鳗苗成本在230万日圆以上,让日本养鳗业者陷入困境。
■昔日「鳗鱼王国」的台湾,已被大陆追上
鳗鱼是台湾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养成的鳗鱼主要外销到日本,1980年代,臺湾是日本鳗鱼市场最大的供应者,约占8成,全盛期达6万公吨,对平衡台日贸易逆差有所帮助。然而自1987年鳗鱼养殖业在中国大陆兴起后,在台商助力下,竞争态势发生了急遽的转变,如今大陆鳗鱼产量已超过15万公吨,台湾则从6万多公吨缩减到目前仅8,000多公吨,大陆产鳗鱼已迅速取代台鳗,成为日本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根据2023统计资料显示,日本进口加工鳗几乎全来自大陆(47,841公吨),台湾只剩少数的活成鳗出口(5,167公吨);比较2023年日本鳗鱼批发市场价格,大陆产平均每公斤3,800日圆,较台湾产3,600日圆来得高,显示大陆产鳗鱼品质已不逊于台湾产鳗鱼。物换星移,台湾「养鳗王国」美誉,已如明日黄花,令人不胜嘘唏,尤其对政府曾冒然开放国内宝贵鳗苗资源出口,感到遗憾和不解!
日本继完成鳗鱼完全养殖之后,据近日外电报导,水产厅的研究机构发布以「人工方式」大量养殖日本鳗鱼鱼苗的技术,透过该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将过去依赖天然捕捞日本鳗鱼鱼苗价格(每公斤约100~200万日圆)大幅降低到人工繁殖鳗鱼鱼苗每公斤1,800日圆,今后目标是将鳗苗的人工繁育成本降至1,000日圆元以下,既具竞争力也有助于鳗鱼天然资源的復育,目前相关机构正在为自主开发的饲料申请专利,并开发出专用的自动喂食装置和用于量产的大型水槽。
台湾跟中国大陆迄未传出可以完全养殖鳗鱼的消息,遑论量产。由于鳗苗占总生产成本半数以上,笔者曾用DRC(Domestic Resource Cost)发现,谁优先取得鳗鱼人工繁殖技术并达到量产,将可大幅取得竞争优势;一旦日本将该繁殖技术申请智财权成功,将会对台日中三地鳗鱼产业造成重大转变,台湾与大陆养鳗竞争力将进一步被削弱,需提早因应。而过去每年需花费大笔费用向两岸採购走私野生鳗苗的日本养鳗业者,将可省下大笔费用,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将人工繁殖的鳗苗外销赚取外匯,何况要实现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避不开完全养殖。
■日本不断改良养殖技术,台湾必须未雨绸缪
大陆鳗鱼业相当关注此一消息,立即邀集相关学者专家共同研商,初步认定鳗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度和产业化应用,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距离能满足供应养殖所需苗种数量、实现商业化鳗苗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台湾方面则还没有具体的回应和行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日本有家食品公司宣布,将销售使用植物性材料(大豆蛋白和植物性油脂等),再现蒲烧鳗鱼的「植物基鳗鱼 神秘鳗鱼」,完全不使用任何动物源成分,每份套餐售价为1,500日圆,若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势必对台湾养鳗产业造成衝击,台湾须未雨绸缪。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