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通过保障点值1点0.95元的主决议,健保署未来将保障鼓励多做的项目,而有过度医疗疑虑的检验检查则不保障,且要扩大住院DRGs支付制度。但学者建议推动精准风险评估,不仅能避免过度医疗、改善点值、知道哪些药该进场退场、药价怎么调整,也能避免DRGs制度扩大后,医院拒收高风险病人的窘境。

DRGs制度优点是包裹式给付,把病人照顾越好,收入越高,缺点则是难治的病人恐沦人球,医院不愿收。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说,健保开办近30年来,累积了许多资料,却没好好拿出来,系统性地计算风险。病人的需要和需求不一样,后者可能因保险诱发。当需求高于需要,就会出现过度医疗,但若需要高于需求,则意味着没把高风险的病人找到。

陈秀熙表示,过去资料库大量运算有困难,但如今有AI,能做到过去做不到的事。卫福部需建立以国家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施政为主的精准风险评估,但要兼顾伦理,避免侵害病人隐私。

举例而言,糖尿病患可能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色素检查,一些人需要更频繁检查,一些人却可半年检查一次。陈秀熙认为,透过精准风险评估,就能知道谁需要、谁不需要,低风险者少做检查省下的钱,能用于高风险者的需求,避免点值恶化。

精准风险评估也对药品政策有助。陈秀熙表示透过分析市场、效果等资料,能知道药品该进场退场、如何订定药价等。对于健保署将扩大推动的DRGs制度,过去被诟病会有难治病人沦人球问题,透过精准风险评估,也能知道哪些病人低风险、高风险,医院就不敢拒收高风险病人。

#病人 #精准 #资料 #高风险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