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龄化与少子化的双重趋势下,医疗通膨在近年来也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而各国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补助愈来愈少,也代表着医疗通膨的压力在未来会愈来愈大。面对退休规划上医疗通膨的怪兽,资产管理业者建议可及早透过定期定额股票基金的方式,藉由分散进场时点、有机会买在低点的特性,以较高的回报率去对抗未来严峻的医疗通膨。

根据摩根资产管理的统计,以美国为例,在2022年达到65岁的人,他们每人目前每个月在医疗开销上的费用约为508美元,但如果他们活到95,每人每月的医疗开销费用就会暴增到1,475美元。

各国政府逐渐缩减在医疗上的补助开销,也是间接促使医疗通膨上升的原因之一。根据NUMBEO全球数据库的统计,全球多数国家的健康医疗指数在过去十年来都持续下降,一些人口老化较严重的国家如日本、北欧与西欧等国,医疗健康指数下降的幅度更是明显。可见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趋势,都弱化了各国政府在医疗健康上的覆盖能力,这也使得对抗医疗通膨的压力将会逐渐转移到个人与企业身上。

即使台湾拥有举世称羡的全民健保,但同样逃不了医疗通膨的压力。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统计,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分类当中,医药保健是过去十年来唯一在价格上每年都会上涨的分类项目;而随着全民健保的财务负担日趋严峻,未来健保给付的项目也只会愈来愈少。国发会已经预估台湾在2025年就会步入超高龄社会,在这趋势下,台湾在经济成长与社福支出的增长速度,势必赶不上民眾医疗开支增加的速度。

摩根资产管理提醒,根据过去的经验可得知,服务价格的上涨,都会发生在商品价格的上涨之后,而服务价格一旦上涨就再也回不去了;可见对一般人来说,打造适当的保险规划与持续投资,才是因应服务业通膨、甚至是医疗通膨的唯一方式。在策略上,定期定额股票基金是一种可以因应医疗通膨的方式,一方面它可以拉长投资时间,二方面也可以透过分散时点的投资机制,替投资人争取到买在低点的机率,用较大的资产回报去面对医疗通膨的挑战。

群益投信表示,面对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的窘境,不仅加剧政府财政负担,民眾若想在退休后仍能享有充裕的退休生活水准,不能仅依靠政府退休金,而是更需要尽早规画,透过纪律投资,越早开始透过时间复利效果加速退休资产的累积,方能打造无忧乐退生活,建议透过定期定额基金或ETF,让资产稳健成长。

#少子化 #通膨 #定额 #压力 #人口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