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艺术管理与创业研究所师生2021年于旗津创办「中洲津余祭」装置艺术节,艺管所学生谢凤仪续以「中洲津余祭2.0」计画获文化局「高雄市推动社区营造及村落文化发展计画」审查肯定,策画社区艺术节装置艺术与导览、工作坊讲座,梳理文史资料,发行旗津中洲首本刊物《津洲刊》,发挥青年返乡、挖掘在地文化的软实力。
旗津中洲过去曾经是捕乌鱼、近海养殖之地,但因高雄港及造船工业的污染影响而逐渐沉寂。2021年中山大学艺管所举办「中洲津余祭」系列艺术策展与导览活动,从旗津南方出发,讨论旗津地区南北发展不均现象。
「中洲津余祭2.0」则透过装置艺术,梳理在国家政策发展下的处境,以迁村建置中兴国宅、社区居民空间观等为文史调查主题,保留中洲传统聚落空间,同时发行《津洲刊》。
艺术家吕昀珊在海边设置作品「你今天看海了吗?」利用歷史博物馆史料,在透明压克力片绘制旧报纸,展现当地歷史;艺术家黄振峰以「生活庆典」作品,呈现中洲社区的宗祠血缘、地缘特色;艺术家苏睿豪作品「海平面以下」打造感应式动力蟹笼,另一件作品「舱」则透过海废保丽龙,重新雕塑成家具,讲述渔村劳动环境与老宅之间的关联。
谢凤仪的外婆是中洲人,期盼透过该计画为渔港文化式微、高龄化的中洲社区尽一分心力。除了艺术家的创作,艺术节也包含民眾参与的作品,例如社区长照中心的共同创作、民眾参与的肢体舞作与影像纪录等。为落实「文化永续」精神,展品以能回收、重复使用材料为主,展现共创健康海洋环境及资源永续利用的决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