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隐形杀手,人类骨头质量在35岁前达到巅峰,随着老化而流失。10年前的夏天,成大医院骨科医师戴大为的外婆髋部骨折,术后5天回家休养,但因年纪老迈,多数时间都在卧床,身体机能愈来愈差,不到1个月就因器官衰竭过世,令他心痛不已。对他而言,未能及早发现外婆的骨松,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他也将这段故事写成书,希望藉着卫教提高大眾对骨松的认识,别让骨松带走心爱的家人。
任职于成大医院骨科部的戴大为,从小就喜欢乐高玩具,就学时发现自己对骨科最感兴趣,骨头断了就接起来,关节坏了就换一个。骨科手术会使用钢钉、钢板、人工关节等零组件及各式各样工具,如同组装乐高玩具,充满成就感。
经过专科训练,戴大为才发现骨科不只有手术,学问博大精深。从老人的关节退化、骨质疏松,脊椎问题,到年轻人的运动伤害、韧带重建、关节镜手术,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畸形,处处都有骨科医师的影子。即便已完成博士学位,他仍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便选择了「关节退化」与「骨质疏松」两个与高龄社会密切相关的疾病来深入研究。
在戴大为获颁戴东原教授科普奖的着作《骨质疏松&肌少症诊治照护全书》中,他分享了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长年在葡萄园工作的外婆,手脚都相当灵活,却因跌倒出现脊椎压迫性骨折,得依赖拐杖行走。两年后,又在家摔倒,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照X光发现髋部骨折。
开刀后的外婆,回家休养期间,多数时间都在卧床,身体机能愈来愈差,不到1个月就因器官衰竭过世。戴大为以为外婆的身体一向健朗,未能及早发现外婆的骨质疏松症,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台湾每年有3分之1的老人都会跌倒至少1次,这些跌倒事件每年至少造成2万个髋部骨折。戴大为希望藉着书籍、Youtube频道,提高大眾对骨松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期待其他长辈不要像他的外婆一样,因骨松而失去生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