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登宣布退选改由贺锦丽接棒,让全球好奇,贺锦丽是否有机会赢过川普?虽有数据显示贺锦丽一度领先,但根据《纽约时报》近日民调发现,川普仍保持着对贺锦丽的微幅领先。 回顾拜登退出大选前,狂人面对老人的戏码惹怒民主党金主和大老,也让全球观战者哈欠连连。没想到狂人遇刺受伤,摄影师透过「低角度的仰望」,呈现出一个英雄,脸庞右侧溅血、眼神坚毅、美国星条旗飘扬「决定的瞬间」。当时,贺锦丽上阵之初,民调确实是微幅落后。
美国民主制度向来世人艳羡,但政党提名后出尔反尔;金主从幕后站到台前逼退现任总统兼候选人,时间仓促、动作粗鲁,宫廷内斗精彩连演都不演了,远胜美国当年被逼退的杜鲁门和詹森两位总统。从政治传播的角度来说,美国总统大选就像荷兰学者范迪克(van Dijk)、台湾已故学者倪炎元所说的「两极化策略」,将美国内部问题两极化,就像是一碰到族群问题时,就形成自动「归类」的「功能移动」,有效地加以区分并使之对立。
于是,就出现以下五种特徵,包括意识形态的两极化;我们的道德是凌驾对手的;我们的领导能力是在对手之上的;抹黑对手的论述,把他们当作是机会主义者;用感性的话语吹捧自己。
当双方杀红眼,就像是美国选战大师卡维尔在2012年6月《外交事务》双月刊所提,「提醒群眾你竞选对手是个卑鄙小人。把握每一个机会用犯罪和色情丑闻抹黑他」。这种「泼粪式」的话语,在头脑冷静的选民眼里自然不值一哂,但在选举激情,尤其是在网路动员和「眼球为王」的传播场域,脏东西却屡屡奏效。
从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甚至是锐实力来说,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自不待言。但是,政治人物透过媒体进行的论述,就像一场又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幕后操盘手所考虑的,是透过广告、公关、策展、置入性行销等,从实体到网路虚拟世界抢夺己方的话语权。看得到的要抢,看不到的框架设定、议题设定、煤气灯效应也要抢到自己阵营。
与此同时,这个世道变了,不只是美国而已,我们进入了「倍速社会」。
当你看Netflix戏剧时,习惯1.5倍速播放功能,只对开头和结局有兴趣;天天花好几小时上网看官能化的洒狗血,而且要强调速度的「性时比」,剧情和时间都要让你一手掌握。就连萤幕的画面转折都懒得看,一定要配上「字幕」速食内容。回到观看政治传播的表演,官能化、对立化、激情化的两极化洒狗血,配合快节奏的翻页速度,才能符合观影世界。于是,你的国家不是你的国家,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界第一强权美国的纷纷扰扰,当作如是观。(作者为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