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去年3月修正实施,卫福部国健署同步预告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4种口味的加味菸,但预告期仅7天,引发争议。歷经1年多,国建署8日二度预告,禁止27种添加物,女性爱用的凉菸常加入的薄荷醇、薄荷酮,也在禁止之列。但董氏基金会质疑,上次预告是正面表列口味,现在却避重就轻改成添加物,「究竟禁了哪些口味,只有菸草公司知道!」
近年国人整体吸菸率逐年下降,但菸商为吸引消费者,在菸品中添加花果香、薄荷口味等添加物,试图掩盖菸草辛辣的刺激味,并推出设计新颖的造型包装。国健署曾调查青少年吸菸行为,发现女性使用加味菸比率高于男性。
为避免青少年受到菸品危害,国健署预告订定「菸品禁止使用之添加物」草案,包括麦芽醇、安息香、玫瑰醇、薄荷醇、薄荷酮、紫罗兰酮、向日花香醛、安息香等27种添加物,都禁止添加在菸品。
国健署菸害防制组长罗素英说明,前次预告时收到千余则意见,经专家建议,并参考欧盟、加拿大、美国经验,考量各式添加物可能组成不同风味,因此本次预告改为表列禁用的添加物。27项添加物是参考国内近3年菸品申报成分,已包含前次预告的花香、果香、薄荷、巧克力4种口味,可细分为玫瑰、香草、杏仁、椰子、覆盆子、焦糖、奶油等口味,都涵盖在内。
但董氏基金会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丽直批,卫福部避重就轻,上次预告的是禁止添加的4种口味,这次却改成27项添加物,例如常见的加味菸口味如樱桃、肉桂、甜味等,究竟有没有在禁止之列,必须一一核对才知道,只有菸草公司才知道。
林清丽指出,根据国健署2019年资料,业者申报的菸品多达1200种口味添加物,几年来恐怕又增加了几百种。当初立法的共识是除了菸草本身的味道之外,其他添加物都要禁止,如今却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实在令人想不通。
国健署预告「菸品禁止使用之添加物」草案,预告期共60天,预定至公告次日18个月后生效。上路后,制造或输入业者最高可处500万元,民眾出国代购也触法,最高可罚5万元。(吸菸有害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