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太平国小校友施瑛雪、陈一铭等人努力推动母校成为社区据点,但歷经校长更换,发现都市生态观念在校园中仍较封闭不易推展,决定将倡议触角伸到校外,盼影响更多人参与,终于在去年8月成功媒合日据时期大稻埕重要仕绅黄玉阶创设的台北市至善堂,认养閒置的延平北路二段201号公有地,如今已种上大菁、大花咸丰草等原生植物,做蓝染、食用或造景,打造为生态永续教育美学基地「延平201」。
北市都更处经营科长邱于真指出,以学校作为社区据点的案例较少,因校方有门禁和校园安全等考量,太平国小不仅是老校,也是在地面积较大的绿色空间,让师生参与生态学习,靠近稻田、认识不同原生种植物,还可利用废木料做花台或碎木当步道等资材循环等,相当不容易,如今团队将动能转往延平201,持续推广相关生态理念,盼能吸引更多居民共同参与。
「延平201」原是夹在1栋歷史建筑及1片百年古墙之间、只有草皮与观赏灌木的閒置公共空间,经施瑛雪等人细心改造,由曾参与「台北客家农场」活动的杜季勋,率先在延平201首先尝试种植大菁,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大菁叶及其他植物也可用于手作课程,供民眾体验、了解环境,也可藉由植物设计自然造景,避免角落再被乱丢垃圾。
杜季勋说,体验课程包含大菁蓝染,大花咸丰草可以做成香酥海苔,结合其他植物也可以制作成天然蔬食天妇罗,未来希望加入竹编课程做成仿生叶,打造和谐的地景装置。
施瑛雪表示,延平201有3面红砖墙,充满老城市人文氛围,加上认养单位至善堂在大稻埕在地深耕,注重「文化薪传、环境教育、健康休閒、成瘾预防」,未来计画透过绿化环境连结人文故事,作为行动展演空间,让行人路过时可以走进来看看个5、10分钟,亲近大自然,推广永续绿环境生态理念,盼为净零碳排贡献心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