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大家都在问:存货去化完成了吗?去年第三季主计总处原以为接近尾声了,结果空欢喜一场,如今情况如何,看一下制造业存货率今年1~5月平均仍近90%即可以明白,存货依旧太多。
在市场竞争中,厂商要保有一定的存货,才能争取到订单,若一切都要等接到单再生产,那就太慢了,到底要保有多少存货才最适当,各业情况并不相同,然而如果以总体的制造业存货率而言,大约在70%,超过这个水准就代表景气低迷,库存太多了。
台湾第一次经济衰退发生在2001年,那是网路泡沫破灭的年代,所生产的产品卖出去的少,送进仓库的多,即使厂商继续减产,由于销售每况愈下,因此库存扶摇直上,这一年1~5月存货率升至80.1%,出口衰退10.8%,景气之低迷,百业之萧条,前所未见。
景气回暖 存货大降
通常在景气走出谷底后,存货率就会快速下降,以2009年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为例,1~5月存货率升至83%,即使厂商透过减产来去库存,存货率仍急速升高,全球在这一年差点陷入1930年代的大萧条,还好在各国採取扩张政策刺激下,需求开始回升,2010年景气春燕重返台湾,即使生产年增五成,还不够卖,1~5月存货率快速回降至59%,比常态存货率更低。
何以昔日减产,存货率还升高,如今生产激增,存货率竟降至歷史低点?原因无他,復甦带来强劲需求,生产不够卖,连带也把存货清光了,这一年1~5月台湾出口成长53%,这恐怕也是歷史纪录了。
这说明每一次不景气所积累的满仓库存货,光靠减产来去库存,永远也回不到常态水准,只待一波强劲的復甦,不费吹灰之力,不用减产,存货就自然就降低了,2010年如此,2021年亦然,这两年的前一年存货率都逾80%,经过一次强劲的復甦,存货率马上降至60%左右,其实,不只这两年,歷年的景气循环都是如此。
存货率100% 歷年最高
以这两次经验来观察台湾这一波库存的变化,存货的去化到底完成了没有?看来,还很遥远。
这一波存货的升高始于2022年,这一年的1~5月制造业存货率升至81%,虽然次年1~5月减产18%,这个减幅不可谓不大,但同期间存货率反而升至100%,这也写下歷年最高的库存率。
今年以来,出口是有好转,但成长力道无法与2010年的52%、2021年的30%相提并论,前五个月仅成长9.0%,由于出口成长不够强劲,今年1~5月制造业存货率仍高达90%,若以月资料来看,5月还是高达84%,离常态水准仍远。
更让人忧心的是,甫公布的7月出口成长率竟降至3.1%,比上半年更微弱,加以各业除了电子资讯表现不错,其余如纺织、机械、运输工具等传产的出口多呈衰退,缺少一次强劲的出口復甦,景气就难以走出谷底,存货要回到常态,看来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小檔案■从市场竞争而言,多数货品从生产到完成都需要歷经一段时间,若客户下的订单总要花上一年半载才能交货,日后将无单可接,为迅速交货,厂商势必先行生产并维持一定的库存,以提升接单优势,虽然存货有助于接单,但存货太多也会增加成本,自然不是好事。
小檔案■制造业存货率是指月底存货值占该月销货价值的比率,代表存货可供销售的月数。编算销售值的品项达678项,编算存货值的品项只有585项,此系有部分产品有销售而无存货使然,例如客制化产品。因此,计算存货率时会排除这些「没有存货的品项」,让分子与分母的统计范围一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