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国人还沉浸在巴黎奥运2金5铜的喜悦气氛中,大部分选手都已回归正常训练,甚至已在国外比赛,然而中央政府依旧大开支票言之凿凿的宣示明年就能成立体育暨运动发展部,并且将郭婞淳、李洋、庄智渊等知名选手邀请进入筹备小组。然而选手们到底是需要雪中送炭,或是锦上添花呢?体委会/体育署成立至今超过20多年,到底做了些什么?选手们最需要的硬体设施犹如虚空阁楼,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
1998年体委会成立,位列八部二会之中,歷经6任主委之后于2013年政府组织再造之下降编为体育署,回到教育部体系,这20多年来「体育」这两个字在中央政府的眼里,除了奥运和亚运的时候才会多眷顾一些,平时连看都不看一眼,这可从每年预算编列看出端倪,从最初的30多亿经费至今130亿元,光是通膨就不够了,更别说每个单项协会苦哈哈,要不是有运动彩券基金每年提供的数十亿经费还有黄金计画,否则单项协会哪有财力培育人才。
培育人才 要有好的场地
虽然政府将奥运金牌的国光奖金从最初的金牌1000万提升至目前的2000万,三大基础项目﹙田径、游泳、体操﹚加码至3000万,可惜大多数选手都只能望梅止渴,对于基层选手教练,到县市级别优秀选手,或是到达国手等级的菁英选手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9成以上的选手和教练最渴望的就是完善的训练场地,如今进入少子化时代,大部分的学校都招不满学生,校内的运动设施多数残破,基层如此就别说高中或大学了!毕竟除了国家训练中心(左营、林口)外,全台还有几处场馆能符合国际标准?
体育部 经费要用对地方
至于赖总统信心满满表示明年就能成立体育暨运动发展部,然而第一年的预算也只不过是200亿,以113年中央总预算2兆7252亿来计算,体育署130亿,只占总预算0.0047%,即便是增加至200亿,也仅提升至0.007%,用杯水车薪还不足以形容体育界的悲惨状况。英雄游行这种锦上添花举动大可不必,中央政府只要愿意每年拿出1%的总预算给体育界,不用几年就能在各县市盖出标准场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