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温潮溼,花生容易孳长霉菌,产生黄麴毒素,食用有致癌风险。食药署日前公告「花生及其制品制造业者符合食品良好卫生规范准则(GHP)之指引」,要求食品业者处理花生原料及其制品,须以低温、乾燥方式贮存,包括带壳花生、脱壳花生、花生糖、花生酱等业者都要遵守。
花生是大眾吃食,食药署指引内容指出,花生制品含有极少水分,不利细菌繁殖,但如工厂环境不佳、没有做好防止交叉污染管控或防止病媒入侵,可能遭受微生物污染。
根据指引,食品业者在验收原料后,需确认有无裂果,蒸煮、焙炒、油炸须记录温度及时间控制,成品贮存也应记录温溼度控制。如果制成花生粉或花生碎,贮存须低温、低溼。
该指引规定:乾燥荚果水分含量宜控制在10%到12%、花生仁水分含量8%以下;原料、半成品、成品以低温、乾燥方式贮存为宜。转移环境时,避免停留在高温高溼环境,以免产生冷凝水,易生毒素。如有违反且限期未改善,可裁处6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罚锾。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花生制品在温暖潮溼环境下易孳生霉菌,分别会产生黄麴霉素、赭麴毒素A,两种毒素都耐高温,且肉眼不一定辨识出是否发霉。
顏宗海指出,黄麴毒素不仅伤肾,也会增加肝癌风险;赭麴毒素A则伤肾,会增加泌尿道肿瘤风险。他提醒花生粉、花生酱等开封后,务必密封并放冰箱冷藏,切勿常温保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