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央政府总预算在宣传费上又有大幅成长,在野党纷纷质疑政府要搞大内宣、造网军。他们有这样的警觉并非没有道理,主要原因是蔡政府执政以来确立的政媒互动模式,已形成稳定的利益结构,绿媒成了政府最大的宣传承包商,如今司法双标,也被质疑加入这个体系,让在野党痛批「绿检媒一体」成形,变成衝击民主政治的巨兽。

政府委托民间办理宣传标案不是不可以,问题在过去蔡政府执政8年确立政媒互利体系,将资源高度集中于特定立场的媒体,分配不均之外,外界也怀疑政府利用这些标案来养特定媒体,让媒体失去公正性。

过去蓝营就曾揭发过各部会发包出去的媒体标案,极高比例被绿媒给拿走,拿到经费的绿媒还扮演类似中盘商的角色,由绿媒来分配资源给其他媒体,吃下中央政府大量预算后,再拿这笔预算去其他媒体投放广告、买业配。

此外,宣传费也会与网路公关公司合作,过去就常被诟病民进党政府有养网军之嫌。业界常流传,许多公关公司名义上帮机关经营粉专,实则组网军,必要时刻发动舆论攻击带风向。

而这些标案,也有完整的体系,让他们几乎每投必中。像是过去曾被立委曝光的「御用评委」,同一批亲绿人士多次担任宣传标案的评委,每个标案几乎是同一批人互换而已;而竞标公司也有发生不同公司、同一地址,2间公司、互为董监的状况,榜上竞标的根本都自己人。

这样的利益结构,政府宣传费的运用,早已失去公信力,绿媒、侧翼的利益体系已在蔡政府时期建立起来,坚不可摧;如今,拿了好处的绿媒,再配合司法案件的舆论操作,追杀反对党,更成为绿检媒巨兽。立法院在野党现在有过半优势,是该硬起来拨乱反正了。

#标案 #宣传费 #绿媒 #媒体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