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发生的新北某国中割颈案,新北地院少年法庭昨判处郭姓少年9年徒刑、林姓少女8年徒刑。国教行动联盟动员2、30位群眾到立法院陈情,直言「悲剧不是意外,系统早已失灵」,呼吁修改《少年事件处理法》补漏洞;国民党立委叶元之则说,这样的刑罚根本没有吓阻作用,反而可能让他们觉得杀人不需付出严重代价。

这起校园命案发生后,引发各界讨论是否要检讨现行少年犯杀人刑度过轻及少观所出来后中介制度的争议,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和修订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措施。

国教盟理事长王瀚阳昨表示,2019年修订的《少年事件处理法》原旨在符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希望以更人道的方式处理少年犯罪。但这次修法将原本司法严密把关的系统转向行政辅导为主,导致执行上出现许多漏洞,案件处理效率和效果也很不理想。

台大教授王立升说,这次事件的加害学生分别被判处9年、8年徒刑,他不是法律学者,因此还在思考此一判决是否合理。但他认为,在具有犯意的非行少年及多数小孩子的权益之间,判决应该符合比例原则,法律更应该保护多数孩子的安全。

台北市学校教育产业工会理事长李惠兰说,她身为导师、也是3个孩子的妈,认为校园若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学习,不希望是送到生死不明的地方,从观护所送到学校就读的少年,司法单位应将相关资料告诉学校、老师,老师才有办法帮助他们,也确保其他学生的安全。

国教盟呼吁主管机关应切实检讨非行少年处理机制成效不彰问题,才能修补漏洞,有效辅导非行少年,预防少年杀人事件再度发生,避免今日的非行少年,成为明日的成人罪犯。

国民党立委吴宗宪表示,依《少年事件处理法》规定,行凶少年很有可能关3年就能假释。「我真的很担心,今天大声疾呼的制度检讨,能否赶上行凶少年出狱的速度。」叶元之也认为,这样的刑罚没有吓阻作用,反而可能助长青少年为了在帮派老大面前表现,更加逞凶斗狠。

叶元之坦言,老师面对帮派少年,通常「无法管」也「不敢管」,上会期他多次提案在国中增设受过训练的「校安人员」,这是许多老师的心声,但教育部政策牛步,仅回应「已在国中增设学务组副组长」;他强调,唯有提供足够的校安人员、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处理,才能真正让家长与学生感到安心。

#安全 #处理 #非行少 #发生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