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公协会建议,政府应全面推动国产学名药生产与药品原料在地化政策,确保国内药品市场的长期稳定供应。
声明指出,1995年健保上路,2003年开始就有阿斯匹灵等原厂药抱怨药价过低,被迫退出健保。事实上,除了价格因素,专利保护过期、市场需求变化、学名药竞争、进口成本增加都可能是原厂药退出市场的原因。
观察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先进国家,逾专利期原厂药的占比只有10%~20%,日本学名药使用比例在2023年达到80%,足见各国政府在财源有限下,专利保护期间引进新药,专利过后鼓励使用学名药,已成为平衡期待与现实的两全政策。
依经济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23年药品贸易逆差高达48.2亿美元,2022年受疫情影响大量进口新冠疫苗关系,贸易逆差更高达67亿美元,显示台湾医药品依赖进口程度相当大,若遭遇战争衝突,对社会防卫韧性是极大的挑战。
台湾的卫福部与健保署也预计在今年推出药价改革政策,希望从健保核价与调价的政策引导,稳定医疗必要药品供应以避免缺药。
同时鼓励使用国产原料药及在台制造、鼓励在台临床的数据支持、P4学名药等药价加成措施,不仅鼓励国产学名药、生物相似药及国产新药,同时希望原厂药也能在台制造或委托在台生产,与欧盟、美国一样,以鼓励在地生产来强化药品供应安全。
制药三大公协会拥有近200家GMP药厂会员,期待透过公私协力稳定国内药品供给,打造完整的可靠性供应链体系,避免过度依赖进口原料和药品,将有助于降低外部市场波动对台湾药品供应的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