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统计,今年截至11月1日,全台共累计244例本土登革热确诊病例,其中入夏后累计80例,分布于新北市72例、台北市3例、高雄市2例,苗栗县、彰化县及花莲县各1例。其中,新北市9月中旬爆发中和新店登革热群聚案,均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须注意非典型症状,如腹泻、噁心、呕吐等,将持续监测到11月底。
中国附医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表示,颱风恐导致登革热疫情上升,蚊子从卵孵化到幼虫、长大成虫需2~3周,加上咬人后的潜伏期,约需1个月,在16~17度以下,蚊子的活动力才会减少,若要到不活动的程度,则需要12~13度,目前的气温仍适合蚊子出没。10月31日颱风来袭,若孳生源没有彻底清除,到了11月底、12月初,仍然可能会有登革热疫情。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指出,康芮颱风带来强风豪雨,尤其北部豪雨胜于前两次颱风,登革热传播风险大增。风灾后1周为防治关键期,若民眾住家室内外容器有积水,应倒掉并清除虫卵,降低社区病媒蚊密度及感染登革热风险。
至于类鼻疽,以潜伏期来说,约会在1~2周出现。黄高彬担忧,许多人在灾后会清理庭院,「拈花惹草」,跟泥土接触,假如泥土没有被翻过,感染的可能性较低,但若是野外的工作者,尤其年长者,就更危险,一旦有深层泥土跑到表面,整理环境时就可能会透过呼吸道接触细菌,务必戴上手套,避免接触口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