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一辈金门人或昔日曾在当地服役的阿兵哥,记忆中的小岛是每到秋收季节,四处可见全家总动员的农民们忙着将收割后的高粱穗,平铺在大马路上曝晒,让来往的车辆辗过,藉以压吐高粱粒,这是当地农友行之有年、撙节成本的生产方式;随着机械化导入农村的趋势,「路铺高粱待车压」的农业型态早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收割机将粒粒饱满的高粱穗直收入袋,径送乾燥中心进行加工,不仅省时,也弥补现今农户人力不足窘境。
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务农这行「看天吃饭」的工作,愈来愈少年轻人愿意投入,也使得人力出现断层,尤其在金门人口外流严重及高龄化的地方,更需导入机械与科技取代人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田里的工作。
在地的陈姓老农民说,小时候每到秋时高粱成熟的季节,全家都得跟着下田忙收割,一整天下来也割不了多少量,后续还得铺晒让车压出高粱粒,再将其分袋整理收好,待起风时再拿着畚箕装着高粱穗颗粒顺着风让其自然过滤,相当耗时费力;如今靠着农会购置的专业收割机,1、2个人就能迅速收完一大片高粱田,装袋上车直接送到谷物乾燥中心加工,省时又省力,也解决了缺工问题。
金门县农试所在农业部经费补助及支持下,于今年成立离岛首座「农产加值打样中心」,未来将针对乾燥、粉碎、碾制及焙炒等4大类初级加工范畴,由专业人员辅导在地农民生产符合《食安法》的初级加工产品,藉此能减少农产加工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期程,并创造农产品价值,延长保存期限,并促进产品产业化发展,提升金门农业的竞争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