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十二夜》引起回响并带动《动物保护法》修法,「零扑杀」政策也在2017年正式上路,但因配套不足,导致流浪犬猫逐年增加,不只影响野生动物生存,也使人类与流浪动物衝突愈来愈多,间接使撞动物伤亡人数年年增加,平均每天有8.1起撞动物交通伤亡案件。
农业部调查,2015年全台游荡犬达12万8473只,2022年增至15万9697只。另据交通部统计,近年撞动物伤亡人数愈来愈多,7年以来已增加56%,较整体交通事故伤亡成长的37%更明显,以2023年为例造成2948人受伤、11人死亡,平均每天有8.1起撞动物伤亡案件。
立委罗智强日前指出,游荡犬猫造成的问题,不止是野生动物受到衝击,连用路安全都受到影响。
交通部表示,对于动物突然窜出确实难防,现行统计也没有分类是撞到什么动物。工程单位在石虎、陆蟹、紫斑蝶等生活区域,尽量透过工程手段避免路杀,例如打造生态廊道、加高护栏等。
农业部动物保护司长江文全说,目前游荡犬主要针对人犬衝突及生态热区处理,并且画设多个区域处理,部分区域犬只密度较高,可能是因民眾喂养导致,仅能一再呼吁民眾切勿提供食物,以免引发人犬或动物之间的衝突,但他坦言,生态热区与既有保护区或国家公园重迭性高,可依各该法令处罚。
零扑杀上路后,有地方政府採行TNVR(诱捕、绝育、疫苗及回置),也有国家公园跟进施行,但引发外界批评恐危及野生动物。农业部强调,如果是人犬衝突区域或生态热区,就不建议回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