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利马(Lima)举行的2024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袖峰会甫于当地时间11月16日闭幕,今年的主题为「赋权(Empower)、包容(Include)、成长(Grow)」;并设定「以贸易及投资促进包容且互连之成长」、「以创新及数位化促进正式及全球经济转型」、「永续成长促进韧性发展」等三大优先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代表对川普重返白宫后,由美国主导的保护主义表示忧心。诚如美国总统拜登在会上示警,「世界已达重大政治变革的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中的演讲也提及,「世界全球将进入新的动盪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以各种名义执意将相互依存的世界割裂开来,是开歷史倒车」。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亦在纽约时报专栏指出,「全球贸易战山雨欲来」。

进一步言之,川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高关税、限制进口和促进本国制造业为核心,旨在缩小贸易逆差、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并藉此重塑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让「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揆诸川普在第一执政期间(2017.1-2021.1)对大陆发动三波贸易战,合计针对5,500亿美元进口产品课徵关税,进而引发了全球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及经济震盪不安。这次「关税人」(Tariff Man)回锅,为确保必需品的供应链为100%美国生产,扬言调高各国输往美国产品关税至10%,要对所有自中国大陆进口商品课徵60%起跳的关税,新的美中贸易战势所难免。

川普主张公平贸易,认为美中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影响国家安全,尤其在科技领域。针对大陆企业,特别是涉及敏感技术的企业进行制裁,并要求本土和盟国企业迁出或缩小对大陆供应链的依赖。然而,由于全球供应链深度交织,高关税和各种贸易壁垒将造成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及通膨升温,进而压缩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及联准会(Fed)的降息步调,对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的隐忧。

再者,美中两强在APEC的角力也成全球政经风险来源,如中国大陆希望藉由APEC扩大国际影响力,强调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及亚太自贸区(FTAAP)倡议,主导亚太地区经济体的互联互通和发展机会。同时北京当局也持续透过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资金援助,特别是向东协地区和拉丁美洲国家扩展影响力。

反观美国,在欧巴马任内所主张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或「重返亚太」战略失败后,在川普第一次总统任期又淡化APEC的多边合作机制,採取「美国优先」的政策,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举动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区域的影响力。儘管拜登政府上台后,通过倡导「印太经济架构(IPEF)」 等政策,试图重振美国在亚太的领导地位,并呼吁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活动进行限制与平衡,尤其在技术供应链、数位经济及气候合作等领域,但成效似乎不彰。

在川普于明年元月重新就任美国总统后,美中之间的纷争势必更为激烈,而类似APEC这类多边合作组织的角色恐怕进一步被川普政府弱化。甚至连台湾亟盼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虽然美国不在其中,都可能受到川普因素干扰。

在贸易保护氛围笼罩下、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兴起,供应链重组愈趋明显,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分歧、地缘政治衝突加剧,全球经济体系逐渐分裂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区隔的经济体系,并围绕不同的政治、经济或地缘战略联盟形成,伴随着贸易、投资、科技等方面的分歧与脱鉤,遂成「全球经济碎片化」。台湾身处全球价值链中关键角色,面对美中博奕及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未来的挑战有增无减,宜及早审慎布局与务实因应。

#美中 #经济 #APEC #贸易 #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