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趋势下,我国每年仍约有1万3000名早产儿,相当于每10名新生儿就有1名是早产儿。早产比率逐年提高,医师分析国人晚婚是主要原因,建议除了鼓励适龄生育,也应检讨怀孕中晚期产检频率偏低问题。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根据内政部统计,2023年新生儿出生数13.5万人,创下歷史新低,其中1万3千名为早产儿;进一步比较国内早产比率,2003年时,每12名新生儿有1名是早产儿,到了2024年,10名新生儿就有1名早产儿,比率逐渐上升。

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长詹德富认为,晚婚晚育是早产比率提高原因,因高龄孕妇易出现慢性疾病,导致被迫提前生产。另外,不孕症夫妻使用人工生殖技术比例增加,试管婴儿的多胞胎机率高,也会导致早产。

詹德富表示,怀孕第24至28周是早产高风险期,但现行产检频率为1个月1次,建议卫福部针对早产高风险孕妇增加产检次数,及早发现孕妇异状并安排住院,减少早产发生。

台湾新生儿科医学会秘书长林明志指出,2022年台湾1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为千分之4.4,超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位数,为日本的2.5倍,其中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明志曾收治一名早产儿胡小弟,2个月大时出现流鼻涕、咳嗽轻微感冒症状,不料短短2天转为高烧、呼吸急促,甚至有严重的喘鸣声及呼吸费力,出现胸凹,诊断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及细支气管炎,前后进出急诊室、加护病房,歷经呼吸器治疗、高流量氧气治疗抢救,16天后终于平安出院。

新生儿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生湳表示,早产儿出院后的前6个月是感染RSV的高风险期,尤其对肺部发育及免疫功能不成熟的早产儿威胁最大,出生3个月内感染RSV住进加护病房比例高达7成2,远高于足月婴儿,因此呼吁台湾借镜日本及韩国,针对单株抗体的健保给付,从现行33周以下早产儿,放宽33到35周早产儿适用。

另外,目前卫福部国健署与全国81家医院合作推动「低出生体重儿居家照护计画」,在早产儿出院前透过完整的评估,提供居家照护、访视及专线谘询等服务,将专业医疗团队的照护从医院延伸至家中,服务至早产儿矫正年龄满2岁。

#产检 #早产儿 #名新生儿 #新生儿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