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职员轻生案,因官方否认职场霸凌,引爆大眾怒火。精神科医师直指,「这确定就是职场霸凌」,且在心理层面、工作负荷层面都是霸凌。专家呼吁民眾寻求职场外的支持,别在情绪中做出任何决定。
精神科医师杨聪财指出,职场主管过度指派不合理工作、故意孤立或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等则属行为上的欺压,主管情绪失控、辱骂员工,则属于言语暴力的一种,这不仅伤害员工的自尊,还可能导致员工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下,进而影响心理健康,例如产生自我怀疑、忧郁或焦虑,属于心理层面的职场霸凌。
另外,主管在非工作时间(如半夜一点或清晨五点)要求员工立即回覆,并要求短时间内完成,不仅工作过度负荷,也缺乏合理性,可能损害员工身心健康,也是一种霸凌。
据劳动部劳安所2022年调查,约有5.8%受雇劳工、约42万8962名劳工一年内曾遭遇包括霸凌等心理暴力,为遭性骚扰的4.4倍以上;更有高达13.7%受雇劳工曾遭遇职场暴力。
职安法并无定义何为职场霸凌,而依部分机关及法定判决指出,职场霸凌为发生在工作场所中,藉由权力滥用与不公平处置,造成持续性冒犯、威胁、冷落、孤立或侮辱行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胁、羞辱、被孤立或受伤,进而折损其自信并带来沉重身心压力。
联新国际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林博表示,职场霸凌的纠纷常见,原因是时代的改变。父母辈多受东方文化影响,主张「顺从」,即便觉得要求不合理,也将其视为「训练」;新一代则较西化,在意独立性,尊重每个人都是个体。若上一代以过去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即便不是故意,也容易产生伤害,职场中的纠纷恐会不断上演。
林博认为,即便一些职场聘有心理师,但民眾也不敢去。要维护职场心理健康,他鼓励民眾对外寻求帮助,找「局外人」,与医师、心理师聊一聊,别在情绪中做出任何决定,或许就能避免悲剧出现。(珍惜生命,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