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台办与台湾海基会,27日隔空激辩「九二共识」和中华民国定位问题。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强调,「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分歧。海基会董事长吴豊山回应,歷史不会回头,两岸应掌握歷史契机,摆脱宿日纠缠,盼对岸尊重中华民国存在事实,恢復对话。
大陆国台办27日举行例行记者会,安排《人民日报》记者在第二题就提问吴豊山的疑惑「假如两岸在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那么大陆应说清楚,中华民国在『九二共识』中摆放在哪一个位置?」
陈斌华先是用大篇幅完整还原当年海基会、海协会对「九二共识」的形成过程,接着强调,「九二共识」精髓是求同存异,就是求一个中国之大同,存两岸分歧之小异。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表示「认知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换言之,「九二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分歧。
陈斌华表示,「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只要海基会回到「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实,两会商谈就可以恢復。
不过,吴豊山不满意上述答案,「国台办发言全文长达754字,却没有一字一句说明,如果有『九二共识』,那么中华民国的位置在哪里。」「对岸今日也明言,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是暂时搁置政治分歧。这些争议与分歧,两岸自1992年后,从未再有任何协商。」
吴豊山指出,事隔32年,国际情势与两岸发展已经大大不同,歷史早已翻页,以32年前没有完成的会谈、没有达成的共识,作为限制两岸关系发展的框架,一方面缺少展望未来的宽广视野、恢宏气度,一方面也失去尊重歷史客观史实的求真求是态度,更对两岸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对等往来,不具任何正面作用。
吴豊山呼吁,两会沟通桥梁建立不易,歷史不会回头,两岸应掌握歷史契机,摆脱宿日纠缠,殷盼对岸尊重中华民国存在事实,恢復对话,以期两岸共存共荣、台海和平稳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