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的陆生团4日上午前往新竹清华大学参访,于名人堂进行两岸清华交流,但一行人抵达时遭强烈抗议,呛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不敢拿中华民国国旗,支持与反对双方激烈互呛,採访数度被打断;下午则透过新竹县长杨文科私下安排,参访竹科探索馆、台积创新馆,顺利完成陆生团最后一天参访行程。
两岸的清华大学有深厚渊源,不过4日早陆生还未抵达时,现场已聚集数十位以清大学生为主的群眾,高举白布条、挥舞中华民国国旗,诉求「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另有数十位清大学生、民眾在场欢迎,双方一再喊话叫阵。
参访团员下车抵达清华名人堂后,现场爆激烈衝突,抗议与欢迎群眾一度推挤,萧旭岑受访发言时,数度被抗议声打断。
交流时,前总统马英九与北京清华学生步行到梅园,缅怀前校长梅贻琦,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贺陈弘娓娓道来梅在台建校与梅园的歷史。贺陈弘说,梅贻琦生于1889年,后考取清华留美学生,是清华的校友、大学长,学成后返校任教,1931年被师生推举为校长,在大陆时期担任17年北京清华校长,包括8年对日抗战时期与北大、南开成立西南联大,担任西南联大的常务委员,实际负责校务。
贺陈弘说,梅贻琦1948年到1956年在美国负责协调处理庚子赔款清华基金事宜,1956年到新竹创建台湾清大校园,当时还建立东亚第一个教学用原子炉,至今仍在使用,直到1962年辞世。梅贻琦在两岸清华共服务46年,其中23年担任校长,是全球清华人共同的校长。
陆生团下午再前往竹科,参访竹科探索馆及台积电创新馆,新竹县府秘书长李安妤代表县长杨文科送上在地东方美人茶。陆生们在台积创新馆停留约1小时,这也是此团表定最后一个台湾参访行程,5日上午11时将搭机离台。被问到是否想再来台湾?陆生回答:「会!肯定会再来台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