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团有意在《宪法诉讼法》正式生效前的空窗期声请释宪,让现有8名大法官能依旧法规定顺利开会。但学者认为,法律只要通过,旧法已失效,程序法要从新;律师叶庆元也表示,大法官行使解释宪法的权力,乃至于暂时停止法律效力的权力都来自宪诉法,大法官对于自己权力行使程序上的限制,若自行予以解除,这是严重的「自我扩权」。
《宪诉法》条文已在24日送抵行政院,此案最迟在要1月2日前提出覆议,也就是下周四的行政院会。据了解,由于《宪诉法》提出覆议的期限紧迫,行政院倾向尽快与司法院讨论后,先提覆议,若遭立院否决,将在总统公告新法后3天内,抢在法案正式生效前声请释宪、提暂时处分;而《选罢法》、《财划法》也倾向採相同路径,且由于《财划法》直接衝击中央财政,提覆议机率相当高。
法界人士指出,未来民进党立委们将依照国会改革法案释宪案、由蔡宗珍大法官主笔的宪法法庭判决「指引」,先由行政院经总统核可,移请立法院覆议失败后,总统加注意见公布修法,绿委们再递状向宪法法庭声请释宪案及提暂时处分、冻结法条。
曾在释宪案中担任立院诉讼代理人的叶庆元26日表示,目前8位大法官在先前《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的表现来看,实在不能排除他们会罔顾法律,违法决议停止《宪法诉讼法》相关条文的效力。
此外,多名法官在「法官论坛」预告,执政党将提释宪案,8大法官不应对修法表态,未来若真的提释宪,宪法法庭恐将再次处理棘手的政治性释宪声请案。
世新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高思博表示,《宪法诉讼法》主管机关为司法院,并不是行政院,且依照程序来说,一定是先覆议再释宪,「现在行政院能否提覆议都很有问题。」
高思博认为,民进党现在提出的做法,「走的就是以前没人做过的事」,上述问题不解决,无论想要覆议还是释宪,在法律上必然都存在技术性上的困难。因此,绿营如想解决当务之急,首要之务还是先把大法官补足再说。
一名法律学者表示,虽然依《中央法规标准法》规定,从公布日起算第三日才生效,但法律只要通过,一般都是依照新法在运作,旧法已失效,程序法要从新,只是也不排除民进党会钻法律空窗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