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精神航空声请破产保护,凸显廉价航空营运困境,反映美国航空业低价竞争难解的结构性问题。

精句选粹■Spirit Airlines’ bankruptcy might be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ravelers, investors and regulators to get an updated course on airline economics.

美国廉航公司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既因其简陋的服务而饱受诟病,又因其对机票价格的拉低而受到喜爱。对于旅行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来说,它的破产可能是「航空经济学」最佳教材。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精神航空,自2019年以来持续亏损,接着在2024年11月18日,该公司依《破产法》第11章声请破产保护。

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航空公司来说,破产是进行债务重组的常见方式。

2000年初的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和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以及2011年的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都曾这样执行。债权人已同意将8亿美元的债务换成股权,并公司发行支持3.5亿美元的新股。

贩售裸票 拉低机票价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忧喜参半。波丹萨(Ben Baldanza)2006年接掌精神航空时,仿效爱尔兰航空巨头瑞安航空(Ryanair)经营模式,贩售便宜的「裸票」只涵盖座位,其他所有物品,甚至是随身携带的行李,都需要额外付费。

此后,「精神航空效应」拉低全美的机票价格。美国运输部施拉戈(Brad Shrago)最近研究指出,精神航空和另外两家廉航Frontier Airlines和Allegiant Air,迫使传统航空在开发新航线时,大幅削减最便宜的机票,其所造成影响,甚至超越了廉航先驱航空西南航空。

然而,精神航空和Frontier也因此饱受争议。在最新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中,这两家公司的排名甚至低于宽频供应商。部分原因包括延误和取消,且即使提供最便宜的票价,也出现对额外付费附加服务的情绪性抵制。

自疫情以后,旅客更愿意花钱购买有额外伸腿空间的座位,Spirit也转向提供座位选择、机上Wi-Fi和封闭中间座位,试图「由俭入奢」,不过似乎成效不彰。

华尔街日报列举精神航空的挫败所带来的省思,首先,便是定价策略无法为公司打造永久的护城河,只有将路线差异化才能创造价值。

低价策略实难以为继

儘管维持较低的单位成本,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挪威航空(Norwegian Air Shuttle)2013年首次将低成本模式应用于跨大西洋航班,引发一时轰动,然而2019年仍被迫退出该条路线。

同样,根据航班市场情报供应商Cirium Diio Mi数据,精神航空遵循超低成本策略,票价大打折扣,在20年间将座位数提高8倍,然而美国国内市场的座位数只增加5%。

另一方面,瑞安航空儘管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但仍有30%的运能来自没有竞争的市场。不过疫情之前,这项比例为49%。

第二项重点是,儘管面临燃料、劳动力和零件成本不断上涨,飞机生产延迟以及引擎故障,航空公司仍然无法抬高价格,反而降价竞争。

儘管2010年代中期,美国运营商之间出现整併潮,可能有助于大型传统航空调整班次、并提高获利,但碍于进入门槛较低,加上资本竞赛,导致竞争加剧,航空业陷入价格战。

在2022年旅游业反弹后,部分航空公司理应限制供应,从而推高票价并挽回疫情期间的巨额损失。不过官方数据显示,航空公司大开班次,导致夏末美国机票价格较2019年下降5%。

近年来,美国监管机构似乎忽略了这一切,仅以市场上的营运商数量看待竞争趋势,因此出手阻止精神航空与捷蓝航空(JetBlue Airways)的併购案,并且很可能阻碍与Frontier的合併方案。

#破产 #票价 #美国 #廉航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