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于近日公布开放数位保险公司申设的相关政策,其中揭橥了金管会将多元执照常态化的决心,以及不少兼顾监理与创新的观念,值得高度肯定。

纯网路保险公司的设立一波三折,先是在2022年首度开放申请,而经审查后,未有业者获准设立,到2023年底评估再开放申设之可行性,并于2024年初决定暂不开放。这次保险专业出身的彭金隆主委于520上任后重启评估,决定扬弃「纯网路」保险公司的概念,以国际上通称的「数位保险公司」取代,意在凸显保险业的数位化才是核心,无需拘泥于该等公司是否仅利用网路或其他形式之电子传送管道提供服务。

事实上,金融科技浪潮带动金融业的数位转型,其终极目标本就在于数位转型与金融创新是否提升金融市场与消费者的整体福祉,无论是现行金融机构透过数位化提升客户体验,甚或新进业者透过数位通路满足客户需求,不同的途径其实都是为了达到相同之目的。因此,这次政策不限制申设者只能利用网路提供服务,而可在一定程度下搭配实体据点,精进身分验证与客户服务,虚实整合地让客户享有数位浪潮下更为便捷的体验,可谓相当正确的方向。

当然,数位保险公司的开放不应该造成现行市场的恶性竞争,其意并非让数位保险公司从事与传统全执照保险业完全相同之业务,而是相当比例上透过「创新业务」的提供,为市场注入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务。因此,这次政策也在资本额门槛予以差异化,数位保险公司得以较低之资本额申设,但必须承诺有相当比例之创新业务,在申请时向主管机关说明其打算在哪些业务范畴、服务流程与技术标准上进行创新,并在获准设立后承诺将持续推行该等业务。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数位保险公司设立后,其创新业务不轻易被现有保险公司模仿,进而失去差异化的立足点,而无法与资金与客户规模庞大的现行业者竞争,金管会也将针对申请之创新业务给予业者一段创新保障期间,此举料可提高业者的申请意愿,能有助于数位保险公司真正成为差异化多元执照的产物,在监理要求与业务范畴两大层面真正实现以风险为基础的比例原则,而不是徒有新种执照开放之名,却无机构营运与监理待遇差异之实。

另一个值得正面看待的设计,是金管会将摆脱过去的限时申请与专案密集审查模式,将数位保险公司的执照申请予以常态化,任何时间皆可申请,而主管机关则针对申请案随到随审、行使监理裁量,此举让有意申请的业者得以充分准备,无论是营运计画的讨论撰写、发起人合作伙伴的寻觅磨合等,都将更有余裕,而无需急就章提出申请而影响应有的缜密规划;监理官也有机会与申请业者更加细致地沟通,厘清其创新性,并确保其熟悉金融监理体制。

在发起人方面,金管会一改过去对于发起人所认股份之多数须为金融机构的要求,而将重点放在负责人与经营管理阶层的专业适格性审查。此举确保非金融机构的申请者(如外国公司、科技业或通路业等)仍能有效维持其经营主控权,但其管理阶层必须对于经营金融业有相当经验,可确保该公司设立后对于金融监理规范的遵循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有正确的认知与实践。

执照制度的多元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监理制度较为欠缺的一环,金融创新需要监理,但未必需要监理机关告诉业者如何创新,或以制度主导市场创新的方向。将促进创新的监理机制常态化,是监理机关真正该关切与解决的问题,我们乐见金管会透过数位保险公司的开放,迈出歷史性的一步。

#监理 #保险 #申请 #数位保险 #申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