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河在台大教「现代散文」,为中文系学生打开了文学视野,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乐蘅军日前去世,享耆寿91岁。她的学生包括戏曲学者、创作者王安祈、九歌出版总编辑陈素芳、台师大退休教授林保淳等,均对乐蘅军当年的文艺启蒙感怀不已。
台大戏剧系名誉教授,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表示,虽然时隔多年,但至今仍能记得大一时乐蘅军老师是中文系第一位开「现代散文及习作」课程,在传统中文系只教古典文学的路径中,首次尝试带着学生阅读现代文学的老师。「当时很年轻的乐蘅军老师,害羞腼腆,但对于讲课内容充满自信,毫不闪烁,整个人的眼睛都发着光」。她有感乐蘅军将文学的温度和精神层面,带到当时甫大一的中文系年轻学子面前。
「台大出了很多作家,白先勇、王文兴等,但都是外文系而非中文系!」王安祈回忆在这样的背景下,乐蘅军的课程可说为中文系学生打开了文学的视野,在还是戒严的时代,她便选择了鲁迅的作品作为教材「讲义不印作者名,避开争议」。除了鲁迅,也讲张爱玲、郁达夫等;而下学期的课更大胆选择当代华人初崭露头角的王文兴、白先勇、陈映真、黄春明等人的作品,王安祈指出,乐蘅军老师不再由文学史入手,而是让学生们真正从文学中得到温度与感受。
「当时我以王文兴〈命运的迹线〉作为报告得到了肯定,但我更感谢的是在当时读出了小说内在,主角强烈的自主需求」对于日后王安祈对戏曲分析、创作,都成为重要启发。
台师大退休教授林保淳也在脸书哀悼乐蘅军老师,自己在修了她的课程后,写过一篇〈后西游记略论〉,受到她鼓励投稿,是自己学术生涯一道极大的助力。九歌出版总编辑陈素芳也表示,因为乐蘅军的「现代散文选及习作」课,自己才开始认识台湾现代文学,时隔40多年仍记得当时她开的书单,「您为我开了一扇文学天窗,让我得以仰望文学天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