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家庭主妇张女士过去3个月持续感到身体多处搔痒,特别是在夜晚症状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润肤乳,痒感没有明显改善,不仅常被痒醒,还多次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医师提醒,慢性搔痒原因眾多,建议寻求专业皮肤科医师,透过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搔痒,方能对症下药。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皮肤科主任柯玫如指出,慢性搔痒是指持续6周以上,且可能影响生活品质、睡眠和心理健康的搔痒。根据研究,慢性搔痒的终身盛行率约22%,也就是每5人就有1人遭受这种困扰,且年龄越大、盛行率越高。

慢性搔痒的病因多样且复杂,可分为几大类型。皮肤性搔痒如溼疹、异位性皮肤炎、乾癣或荨麻疹等皮肤病引起的痒感;神经性搔痒与神经受损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系统性疾病搔痒常见于肝臟、肾臟或甲状腺疾病等患者,通常无明显皮肤异常;心因性搔痒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相关;特发性搔痒则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慢性痒感。

柯玫如说,个人化治疗是关键,常见如润肤乳液、乳霜等局部治疗,有效减少皮肤乾燥引起的痒感;局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对于发炎性皮肤病效果显着;抗组织胺药物常用于荨麻疹或过敏性搔痒;神经调控药物对神经性痒感有明显效果。

另外,新型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为难治性搔痒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而紫外线照光治疗是慢性搔痒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特别是针对药物反应不佳或药物使用受限的患者。

#慢性 #皮肤病 #搔痒 #治疗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