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党封杀民进党提案改选立法院长后,又让退警年改顺利通过,屡战屡败的绿营,显然认为蓝白合对他们而言只是疥癣之疾,且自忖着仍拥有高民意支持的「昔日荣光」。此种心态,无疑是危及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大患。
近期以来,绿营叫嚣大罢免、追杀柯文哲、制造朝野对抗与社会对立已成常态。在学界、媒体界或政界,不少人批评这是权力的傲慢、长期执政的后遗症,更多的是质疑绿营自恃无论如何胡作非为,总能获得民意义无反顾地支持。
当年蔡英文创下817万票史上最高当选纪录后,确实代表着在那段时间,台湾的主流民意是倾向民进党的。彼时蔡政府风光无二,行政、立法、司法各种辗压,即使遭非议,凭藉着高支持度依然可高枕无忧。
这种现象,符合近年政治学界对「总统行动主义」的分析,亦即如果领导者支持度不高,大都倾向于表现出「正式的政治行动风格」,包括遵照法律规定与惯例来运用权力,以对话、协商、辩论等方式回应在野和公眾。
反之,领导者一旦拥有较高支持度,就会渐渐转变为「非正式的政治行动风格」,对法律规则不以为意,缩小决策圈,以施压、斗争甚至煽动对立来弥补权力缺陷。
所以蔡英文在第一任期还会说「谦卑再谦卑」,第二任期则直接向独断专行滑落,只是当时民进党毕竟全面执政,如今身为「双少数」的赖清德上台后,反倒强化了小英执政后期的蛮横,既透过府院党杯葛在野,又藉助司法、媒体、网军、青鸟等力量霸凌民意。
例如,即使8成台湾民眾不支持废死,却依旧提名倾向废死的人士出任大法官。又或是,当《选罢法》、《宪诉法》、《财划法》三读通过,柯建铭翻脸不认帐,无视民意支持高喊罢韩、罢江、罢免国民党全部的区域立委,藉此天方夜谭般的口号,妄图替「大罢免潮」摇旗助威。
究其原因,与其称之为政治算计,或是不甘心自己沦为少数,还不如说整个民进党依旧沉浸在过去的「荣光」,迟钝未觉于自己其实只剩下40%甚或更低的支持度,所以才会误解只要能号召青鸟、出动网军,辅以媒体文宣,就可主导民意、碾压在野。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民进党团会公然力挺「韩国戒严」,因为,他们依旧坚信自己可以左右民意的想法。
但民进党却忘了,无论是政策支持度或府院党满意度都不断下降,民怨的积累,让民进党在面临2026甚或2028都已身处在摇摇欲坠的边缘。身处此境却不自知,那么,民进党的未来恐怕将如吕秀莲近日所说的「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作者为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成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