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国债殖利率与人民币兑美元匯价不断下跌,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今年1月起暂停买入国债,后续将视市场供需情况择机恢復。市场分析,人行此举一方面可望阻止债券殖利率「跌跌不休」,稳定人民币匯率,另一方面还可缓解资产荒,平衡国债市场供需关系。
综合外媒报导,在大陆经济持续面临内外交迫、资金涌入债市等背景下,大陆10年、30年国债殖利率在去年12月双双跌破创新低的2%,到今年1月仍持续下探,加重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加剧「资产荒」现象。
另有分析指出,大陆国债殖利率持续走低,与人行持续买债有关。人行正缩小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传统货币调节手段的操作规模,转而扩大买入国债,譬如去年12月买进人民币3,000亿元国债。数据显示,人行总资产持有的国债比例已上升至6%。
人行官网10日公告「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表示鑑于近期政府债市持续供不应求,决定自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復。
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殖利率10日跳空开高,一度创本周新高,但收盘殖利率仍较上日跌0.49%,报1.625%。30年期国债殖利率走势与10年期一致,开盘时跳空大涨,涨幅一度超过1%,收盘时收窄至0.37%,报1.902%。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渺分析,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年大陆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现资产荒。另一方面,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金融机构资产品质下降压力较大,部分商业银行因此扩大债券投资,成银行收入重要来源,安全性较强的政府债券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但董希渺强调,暂停买入国债并不意味市场流动性收紧。预计下一步,人行将透过公开巿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资金,继续维持流动性充裕。
澳盛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指出,人行不买国债意味着降息继续推迟,但降准仍有机会,因后者是应对美国贸易战的较好工具。保银资本管理公司总裁张智威表示,人行不希望看到大陆债券殖利率进一步下降并增加人民币贬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