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琼瑶离世后,安乐死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报日前独家报导前法务部长邱太三力促安乐死合法化,盼苦于病痛的人有善终选择权、自主权,又引发社会讨论。卫福部表示,安乐死就是加工死亡,有赖法务部修法推动,但理念的倡议仍需多方面配合。
亚洲大学讲座教授邱太三曾在法务部长任内、卸任后,两度建议卫福部正视安乐死议题,他认为许多末期患者面对疾病时,只能表达生命没有尊严,还要拖累人,甚至可能对家人情绪勒索,导致整个家庭面临相关问题。目前虽有缓和医疗可解决少部分问题,但最后阶段仍须面对个人思考生命是否存续的议题。
提供国际尊严善终相关资讯及谘询的「台湾尊严善终谘询服务协会」,近期接获谘询明显增加。协会理事长彭湛欢担任急诊科医师期间看尽反覆进出的患者,思索医疗帮助患者的极限,2018年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合组协会架网站、办讲座,想让一般人更了解安乐死。
他说,许多人对安乐死充满误解,认为有意愿就能申请。但协会成立后直到2020年才有第一个赴瑞士执行安乐死的病患,7年来约协助200人申请,通过瑞士审核约60人,真正执行者不到30人。安乐死从申请到实际执行约3到6个月,花费约100万元,包括当事人与1名陪同家人,前往瑞士执行后,经司法程序,两周后将骨灰寄回台湾。瑞士执行单位审核相当严格,通过者多为癌末、瘫痪或渐冻等患者。
彭湛欢透露,印象深刻是1名事业成功的罹癌女性,临上飞机前特地联繫协会致谢,让她在执行安乐死前拥有一段饮食与身体状况都很轻松的时光。他认为不到最后关头,切勿选择安乐死,但安乐死确可帮助有需求者获得许可后放下恐惧,静心享受人生最后时光,这也是成立协会的初衷。
卫福部医事司司长刘越萍说,琼瑶离世被过于美化安乐死,以致大眾忽略国内还有安寧缓和医疗,两种方式都是让人善终时可获得更多尊严,但目前社会对安乐死共识不足,台湾安寧缓和医疗水准在亚洲排第一,卫福部会努力将服务更优化,并持续和社会沟通对话,追求有品质的自然死亡过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