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经济政策有两大主轴,一是对外国进口商品加徵关税,一是放任传统能源而不鼓励绿色能源。前者将对中国产业构成伤害,后者则将滞后美国绿能产业的发展,同时让已领先的中国绿能产业独占鼇头,于具有未来性的产业发展上超前。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60%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已是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的领先制造国,加上凭藉对关键矿产的控制,主导着下游供应链。
中国大陆绿色崛起有两大优势,一是价格优势,二是技术优势。随着能源转型形成势头,加大了绿色补贴、税收抵免和投资力度,乾净能源投资近两年猛增,成为主要成长动力,其中一大亮点是电动汽车销量超过汽油和柴油汽车,提前10年达标。而面对中国绿色崛起,美国祭出了保护主义,短程上,固可缓和对美国相关产业的衝击,但长程发展来看,必然产生制约作用。试图藉保护主义壁垒排挤的做法,将付出高昂代价。
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川普不能不保护既有产业和工人的就业机会,但后果就是让路给中国绿能产业。从国际市场占比看,中国电动车已抢得先机。未来属于电动车时代,是科技发展使然,其中包括人工智慧在内的颠覆性技术。中国产的电动车正在扩大本地版图,比亚迪表现特别抢眼,传统的燃油车占比下降,相形之下,无论日本、德国还是美国品牌的车,都到了盛极而衰的境地。
此一崛起并非偶然,背后推力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政策,还蕴含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大志。避开美、日、欧传统燃油车的优势领域,在电动车新赛道形成技术与产业链领先优势,经10年发展,远跑在前头,只有美国的特斯拉能与之分庭抗礼。其他绿色技术的产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方面,也已超前发展。
美、欧、日等传统制造业大国忧心的是,不管生产技术、产业配套能力,或受消费者青睐的技术应用推广方面,中国的绿能产品都展现压倒性优势。《纽约时报》描绘中国能源转型的说法是:「在能源转型前边加上『全球』一,其实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事实上,只有一个国家在主导着整个能源转型的发展,就是中国。」
面对歷史性的翻转,川普不思追赶反要压制能源换代的发展。路透社上月报导,指其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川普过渡团队的提案包含重大政策改革,如切断对电动车及充电站的支持,进一步收紧进口自中国的汽车、零件和电池材料等产品。川普竞选时承诺,将放宽对化石燃料产业的监管,取消拜登政府的「电动车授权」政策。川普重掌白宫,基于讨好业者及控制通膨的考量,排除对传统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障碍,否定拜登政府发展绿能的政策措施,必将对美国及全球气候、能源政策,造成重大衝击。
共和党气候政策的立场一向保守,且更注重经济成长及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能源转型持消极的态度,政策措施较谨慎,甚至将重新检讨能源法案内容,确保对美国经济的衝击降到最低。
川普立场更加极端,已宣告将取消激励新能源的补贴,衝击再生能源及电动车的发展。其执政加上共和党控制参眾两院,能源政策及立法极可能逆转,比如,主要由民主党提出的《清洁竞争法案》,属于碳关税的一种,如果立法通过,首波将针对化石燃料、水泥、钢铁等21项高碳排产业的进口商及美国制造商收取碳税,命运必然坎坷。而共和党提出的《外国污染费法案》,因仅要求进口产品缴纳碳关税,没有对国内生产商课税,则有望过关。
川普将气候变迁视为骗局,扬言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美国的退出将使中国更处于应对气候变迁的中心位置。当中国大陆绿能技术各方面已稳居世界第一时,又有川普大方让路,发展不可限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