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医院耳鼻喉部听觉科主任力博宏从小喜欢音乐,长大后选择投入耳鼻喉科,率领人工电子耳团队连续13年荣获生策会「SNQ国家品质标章」,更于2020年拿下「国家生技医疗品质奖」铜奖。他说,上帝赐予人类两只耳朵听声音,这是天赋人权,希望持续提供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帮助更多听损患者,跟大家一样能够享受天籁。

力博宏从小参加教会唱诗班,和音乐种下深厚的渊源,也曾担任台北爱乐合唱团男高音。自阳明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他思考着选择和「音乐」有关的领域,于是投入了和「声音」最直接相关的耳鼻喉科。振兴医院在2004年成立全台第一个听觉医学中心,持续为听障儿童进行人工电子耳手术,目前已累计超过500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振兴医院人工电子耳团队从2012年开始,连续13年荣获生策会SNQ国家品质标章,更在2020年凭藉着人工智慧(AI)降噪、术后24小时开机、音乐治疗等创新技术,获颁国家生技医疗品质奖铜奖肯定。

力博宏说,人工电子耳是在耳后皮下植入机体,透过磁铁连接体外机,接收声音讯号后转换成电磁波,再传回植入体。由于过去开刀伤口很大,约10到20公分,术后伤口肿胀发炎,通常需要等待1个月才能将电子耳开机,而振兴团队发展出「24小时开机」技术,将伤口减到最小2.5公分,几乎相当于植入体的宽度,短短一天时间皮肤就消肿,此时就可以换电子耳上场。

热爱音乐的力博宏分享,音乐的复杂度比语言高出许多,例如国语有一到四声,顶多就1个八度,而钢琴有8个八度,范围很广。但电子耳不像自然耳可以处理这么复杂的声音,因此对于听损患者来说欣赏音乐是很困难的。

振兴医院电子耳团队是全台第一、更是全球少数,将音乐治疗纳入术后听能復健。力博宏说,随着麦克风硬体技术进步,收音功能愈来愈强,反而让电子耳使用者难以分辨声音远近,因此导入AI概念过滤噪音,有助于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这项技术不仅获得国家生技医疗品质奖肯定,也获颁国家新创奖、首尔世界创新发明大赛金牌奖等多项肯定。力博宏说,听觉和脑部有密切关连,希望透过AI技术来解决各项机转,让下一代的电子耳不仅是辅具,更像是仿真人造器官,目标是让听损患者可以跟大家一样享受天籁。

#团队 #声音 #音乐 #电子耳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