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脑机晶片(脑机接口BCI)的发展,大陆各地陆续端出政策利多。北京市发布《行动方案》计画在2027年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外,上海也紧接着提出相关创新企业引育计画。而业界报告指出,预计2030年脑机晶片医疗应用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

澎湃新闻报导,脑机晶片是连接大脑和电脑的桥梁,透过晶片装置接收大脑的神经活动,并对神经活动进行解码,藉以解析出植入晶片的受试者主观意图等讯息,接着操控外部装置实现与受试者主观意愿一致的行为。相关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包括非侵入式(脑外)、侵入式(大脑皮层内)和半侵入式。

据国泰君安研报,中国脑机晶片产业链加速完善,包括身心障碍人群康復的医疗领域,是脑机晶片最大应用场景,估2030年脑机晶片医疗应用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

报导称,2024年大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慧+」,并将脑机晶片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代表;同年大陆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相关意见,将脑机晶片列为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之一。

中央政策信号持续发力同时,各地政府也不落人后。北京市1月9日发布《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

时隔仅1天,上海也跟进发布《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27年前,引育5家以上具有脑机晶片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10家以上产业链骨干企业。

大陆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也提醒,脑机晶片技术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和最低限度地损伤大脑。基础研究突破和商业化场景落地都至关重要。分析指出,脑机晶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在保障技术创新同时,如何确保安全性和伦理合法性,都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大陆 #上海 #发布 #北京市 #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