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执政当局施政信念之一是非核家园,关掉核机组轻而易举,但当局心知肚明,今年5月正式进入非核后,由于其他能源无法即时递补,唯一可即刻救援的是燃更多煤与天然气,否则县市、乡镇区就可能开始轮流跳电或停电。再者,一旦淘汰最便宜的核能,任何增补的能源只会进一步侵蚀台电收入,差别仅在于侵蚀速度快慢而已。
有鑑于此,有志之士乃提出非碳家园,以此对照非核家园,藉此顺势宣示台湾2050年的净零碳排。此一宣示难免令人担忧将让台湾进入另一个无法兑现的新口号。非核很清楚,就是完全没有核能源;非碳顾名思义就是完全无碳(排放),但不要说2050年台湾是否可达成非碳家园,其实千百年后均不可能是非碳园地。
这就要回到对净零碳排的认识。不论宣示哪一年要达到净零碳排,绝非时间一到就完全没有碳排放。人类即便灭亡、完全无一丁点人为碳排放,但大自然腐朽的动植物、占有地表面积约70%的海洋、空旷的地表仍有碳排放。
因此,目前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有关「净零碳排」入法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宣称在2050年要回到1990年排放,或是比1990年排放量低3%至5%。野心更大的德国则拟提早5年于2045年将碳排放量重回1990年水准。葡萄牙及加拿大则宣示于2050年重回2005年的水准或更低。
同样已入法的非欧洲国家如纽西兰,净零的碳排放基准年是2017年、日本为2013年,南韩则为2018年。1990年与2005年有何特殊,何以成为相对多国家的净零基准年?
1990年是「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签署减量的承诺年,因此,减碳工作施行比较早的欧盟多国及退出欧盟的英国,均选择1990年为基准年;2005年则为「京都议定书」生效年。其他不是选择1990年及2005年的国家,基准年的选择主要考量国家碳总排放量是否已达高峰,如已越过高峰,任何减量比例的宣示是考量在不影响经济发展情况下,顺势带领国家碳排放减至该基准年,而非完全无碳排放。
台湾当务之急除降低任何可用能源之碳排放外,更务实的是,需预测台湾碳排放达高峰之年;否则,费尽心力斩除了非核家园,若换来的是毫无依据、仅是桌上画画坠机式的陡降减碳非碳家园,无疑又是掘了个未来需奋力爬出的深渊。(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退休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