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放缓和能源结构转型,加上美国对伊朗和俄罗斯的制裁,造成低价原油断供,大陆地方炼油厂受到衝击,利润暴跌,开工率最惨为20%,政府出手展开行业整合。
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放缓和能源结构转型,对汽油和柴油等油品需求下降,加上美国对伊朗和俄罗斯的制裁,造成低价原油断供,中国炼油厂受到衝击,导致利润暴跌,尤其是原油加工能力较小的地方炼油厂(下称「地炼」)生存艰难,中国政府也大力淘汰低效产能的地炼,预计未来十年内,多达10%的地炼将面临倒闭。
路透报导,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炼油市场,但炼油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状态,源于过去30年燃料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炼集中地山东省,长期缺乏关闭低效工厂的政治动力,理由是这些企业雇用了数万名工人。
汽车电气化推进
根据润滑油情报网2023年6月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74家地炼合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每年2.82亿吨,其中山东省共有30家,其余44家地炼分布在辽寧、河北等省。
由于中国大陆汽车电气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增长疲软,正在使弱势地炼难以为继,生存面临考验。
报导称,炼油业除了将重新洗牌之外,也因此将限制中国大陆原油进口。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原油买家,占全球需求的11%。由于需求疲软,2024年中国大陆原油进口下降1.9%,成为20年来,除新冠疫情外的首次下降,这一趋势对全球油价形成压力。
对炼油厂而言,其产能也罕见出现下滑。谘询机构Wood Mackenzie估算,2024年中国炼油厂平均开工率仅为75.5%,为2019年以来的第二低水准,远低于美国炼油厂超过90%的开工率。
报导指出,受衝击最严重的是地炼,主要位于山东省,这些地炼占全国炼油产能的1/4,但2024年平均开工率仅为54%,为2017年以来最低水准(除新冠疫情期间外)。
2023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在2025年前将全国炼油产能控制在每天2,000万桶,此一目标仅较目前的每天1,900万桶略高。该政策给地炼敲响警钟,预示着未来将加速淘汰低效产能。
山东地炼首当其衝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中国新成立盛虹、荣盛、恒力、恒逸等四家大型民营炼化基地,总产能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0%,进一步压缩了小型地炼的生存空间。此外,自2021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强对独立炼厂的税务监管,导致许多小型炼油厂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
报导指出,2025年是炼油业的关键期。许多地炼依赖伊朗折扣原油来维持运营。然而,若美国川普政府加强对伊朗的原油制裁,将进一步提升地炼的採购成本,山东地炼将首当其衝。
山东地炼在2025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原因是总投资200亿美元的山东裕龙石化公司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启动第二套每天20万桶的原油加工装置,进一步加剧燃油供应过剩。
不过,地方政府已出手进行整合。例如,为了给裕龙石化腾出市场空间,山东省政府在2022年底关闭了10家小型地炼厂,合计产能约每天54万桶。
报导称,一位在山东地炼从事原油採购16年的高管表示,他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因为他所在的地炼自2023年以来一直亏损,目前开工率仅为20%。他称,「我们濒临倒闭,2023年和2024年极其艰难,但在这个行业找工作,已经变得愈来愈困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